韩安国,字长孺,汝州小屯人,他是河南汝州的骄傲。
韩安国
韩安国家庭背景一般,靠求学改变命运。他的学术背景以法家为主,兼通儒家与杂家,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识时务型”人物。
韩安国读书人出身,但他却在战场上以武扬名。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处于叛军攻击要冲,危急时刻韩安国和张羽等人一起承担了梁国保卫战的重任,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韩安国一战成名。之后的岁月里他多次以说客的身份,为化解梁王刘武和汉景帝刘启以及窦太后之间的矛盾殚精竭虑。随着名声越来越高,韩安国的官位也从最初的梁内史升到汉帝国的御史大夫,位居三公!
汉武帝舅舅田蚡暴亡后,帝国丞相出缺,韩安国代理丞相一职,汉武帝一度要将其转正,可惜韩安国点背,因崴脚导致无法上班,汉武帝等了他一段时间,但因时间太长耐心缺失而任命薛泽为相,韩安国就此与相位擦肩而过!
韩安国青史留名的最大原因,一个是他对内对外的功业,另一个则是在文化领域,他是两个成语故事“死灰复燃”和“首鼠两端”的主角。
死灰复燃真汉子,首鼠两端送人情。这是韩安国的成语故事总结。
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真正掌握了帝国的权柄,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开战,汉朝对匈奴以“和亲”为主的指导思想逐步转变为以战争换和平,韩安国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公元前134年,匈奴派使者寻求和亲,汉武帝让群臣商议。韩安国是典型的主和派,主张和亲;大行王恢是主战派,主张与匈奴开战。韩安国与王恢进行了第一次辩论,这次韩安国完胜,汉匈以和亲了事。
公元前133年,马邑富豪聂壹愿意到匈奴那边当汉朝的卧底,引诱匈奴出兵犯汉。汉朝军队以逸待劳,可以打一场精心准备的伏击战,如此貌似可以一举歼灭匈奴主力。这个设想很诱人,汉武帝很心动。
汉武帝再次让群臣讨论汉匈关系。韩安国依然主和,王恢依然主战,两人再次展开辩论。第二次论战,王恢取得完胜,汉武帝决定出兵马邑,这就是著名的马邑之谋。
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汉武帝让主和派的韩安国充当马邑之谋的总指挥,你不想打我偏让你打,还要你当总指挥。当然,这也是汉武帝综合考虑了当时的各种因素之后做出的正确决定。
马邑之谋
公元前133年六月,韩安国统帅李广、王恢等四路大军共三十余万兵马在马邑设下伏击圈。但由于匈奴单于的狡猾和汉奸的出卖,匈奴人全身而退,这次战役汉军一无所获,首倡者王恢被下狱问罪,后来自杀。
马邑之谋失败之后,汉匈关系彻底恶化,和亲已无可能,战争成了双方关系的主基调。主和派的韩安国日子自然愈发艰难,更悲催的是,韩安国还不得不操刀上阵,与匈奴人一决高下。此时帝国的新贵,比如卫青和霍去病等人已经冒尖,韩安国在战场上屡遭败绩,军中的地位日渐边缘化,加之身体还曾负伤,整个人萎靡不振,已成明日黄花之势。
公元前127年,在肉体和心理双重伤痛的折磨下,韩安国在战场上呕血而亡。
韩安国是在郁闷不开心的状态下结束自己颇具传奇的一生的。文人出身偏偏以战起家,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但偏偏生在汉武帝好战时代,不得不提刀上阵,最终因战而亡,这大约是韩安国一生的宿命。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