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趣爱秀 2021-08-26 04:01:04 原文链接:网络

据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委员会网站消息,中国著名眼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东北地区眼科学奠基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第六、七届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辽宁省委员会第一、二届主委、三、四届名誉主委,沈阳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眼科分会主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主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开创者、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夏德昭同志,于2021年5月20日16时28分在沈阳仙逝,享年104岁。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夏德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上午8时在沈阳市回龙岗殡仪馆举行。

特此讣告

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委员会

2021年5月21日

夏德昭:求索光明 我心不渝

据健康报今年3月1日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因战争导致的大量角膜外伤病人,他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开创角膜移植事业;20世纪50年代末,面对眼科“不治之症”——视神经疾病,他取中西医所长,开创性地提出“两种视力”说,回应万千患者的求救信号;花甲之年,他创办学术交流平台,为眼科人才成长老骥伏枥……今年103岁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夏德昭教授,用百年人生,诠释对家国的热爱和忠诚,对患者光明孜孜不倦、永不言弃的追求。

开拓角膜移植,疗愈战争伤痛

1918年,夏德昭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代,他聪颖好学的性格和对治病救人的志向即展露无遗。彼时,夏德昭在颠沛流离中断断续续地学习,一举考上原满洲医科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眼科,并于1941年毕业后留校,开始了行医、执教生涯。

最初,夏德昭主要从事沙眼和角膜疾病的防治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大量在战争中角膜受伤的病人,他果断将工作和科研重心放到了创新钻研角膜移植的治疗方法上。夏德昭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先后开展了部分角膜移植、板层移植、次全移植、次全移植上的部分移植、结膜连板层角膜移植等多个项目。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短短几年间,由他领衔的有关角膜移植研究论文相继发表;他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建了拥有上百张病床的眼科,成为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眼科单位,在手术治疗数量、移植种类、治疗效果等方面领跑;面向全国开办角膜移植“学习班”,推广相关诊疗技术,开拓了角膜移植治疗研究的新阶段。

中西融汇攻关,为“无解题”找新解法

事业成绩斐然,夏德昭并不故步自封,而是在治疗视神经疾病领域愈发开拓创新。一方面,他从小就研读《医宗金鉴》《黄帝内经》等中医古籍,也看见同样身为医生的父亲经常用中医药为村里患头疼脑热的乡亲们治疗,很见疗效。祖国医学的理论方法能否在这一疾病中发挥作用?夏德昭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在多年临床细致的观察下,他认为“中心视力说”并不能完全涵盖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他发现的偏心固视现象能否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希望?夏德昭开始了新一轮钻研。

1959年以后,夏德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葡萄膜和黄斑变性及视神经疾病的摸索。结合中医针灸等治疗手段,视神经疾病的综合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夏德昭率先提出了视神经疾病的偏心固视现象,超前、创造性提出了“视力性质分析”的临床眼科新理论,并就该理论在临床黄斑变性及视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提高了相关疾病的诊治效果,促进了眼科界对上述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传帮带不停步,百岁只是起点

无论是攻克角膜移植术,还是钻研视神经疾病科研、诊疗,夏德昭的目标从未变过,那就是让更多眼科疾病患者拥有光明。为了这个目标,他矢志学术传承,为眼科医生队伍成长壮大倾注大量心血。

1983年,夏德昭和几位眼科前辈一同,发起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时至今日,夏德昭仍担任该杂志名誉主编,甚至还在撰写论文。

而在医学教育方面,虽然自己的人生历经艰辛波折,但只要有条件,他就坚持教书育人。作为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开创者,他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为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的言传身教令学生们受益终生。

他的很多年轻学生记得,100岁的夏老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学术会议上,风趣地为后辈传道解惑,畅谈人生感悟。“百岁只是起点,我是一个典型的‘00后’,要把自己的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医生。”夏德昭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