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课堂 > 熟语 > 有趣 >

湖北学子三下乡:课堂漫说歇后语,熟语教学更有趣

趣爱秀 2021-08-25 23:06:22 原文链接:网络

本网讯(通讯员 黄一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艺术,歇后语便是其中的精华之一。7月23日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浔梅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为西河桥社区的低年级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歇后语课。希望小朋友们能够通过对歇后语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黑板动画姜太公 趣味故事行得通

为了提高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志愿者老师在黑板上为小朋友们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之后,同学们的注意力迅速被黑板上的画吸引了过去,纷纷猜测老师画的是什么。在老师给出几轮提示后,有个小朋友猜出来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然而大多数小朋友们并不清楚这句歇后语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为什么黑板上的鱼钩上面没有鱼饵。于是,志愿者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起了古代时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并结合商朝周朝的历史一同解释了“愿者上钩”的深层含义。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个历史小故事,许多小朋友之前没有接触到歇后语,对于志愿者老师用故事为他们讲解的歇后语非常感兴趣,并且有同学希望老师能够多画一些图让他们来猜歇后语。之后老师又画了几张图并为同学们讲解了歇后语背后隐藏的智慧故事。这些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经过志愿者老师的创新展示在小朋友们面前似乎更具有吸引力了。正所谓舌尖上的中国里讲到: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高效的汉语教学往往只需要最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也能够达到老师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

湖北学子三下乡:课堂漫说歇后语,熟语教学更有趣

图为小朋友们举手回答问题

连线回答上下句 朗读认识歇后语

在课堂引入后,志愿者老师尝试使用连线题的方式带领小朋友们认识更多的歇后语。志愿者老师解释道:“同样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如果用更多元的方式的交给孩子们,他们对于课堂的参与感就会更强,学进去的东西也就更多。”课堂证明,志愿者老师的多元教学模式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有的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和志愿者老师的互动,甚至能够在老师的题目还没写完时就能举起小手申请上台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里,小朋友们都非常认真地回答老师们的问题,即使答案不对,但是努力参与了,就可以学习到知识。不过仅仅是回答问题是不够的,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摄入消化再输出运用的过程。于是志愿者老师提供了一系列情景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不同的歇后语,在认识完后,志愿者老师带领他们朗读了学过的歇后语,并邀请了一些小朋友在课堂上朗读。朗朗书声,如沐春风。

湖北学子三下乡:课堂漫说歇后语,熟语教学更有趣

图为小朋友在黑板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汉语有魅力 文字很有趣

下课之后,一个小朋友找到了志愿者老师说想找老师要学习更多的歇后语,因为他觉得刚刚那节课上完之后,让他想知道更多歇后语,那些歇后语很好记住,而且每一句都特别有意思。志愿者老师找到了自己准备好的教案,指出了自己在教案上的一些歇后语,细致的为这位小朋友讲解这些歇后语的意思,小朋友时不时针对歇后语的意思问一些问题,他好奇这个歇后语前半句是这样,后半句为什么要这么接。志愿者老师最后这么认为:“这堂课成功地把一些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了,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他们会主动去思考并寻求答案,发掘了一些他们之前不曾知道的汉语趣味,这些文字在吸引着他们。”

正所谓雅俗共赏,在古代文人眼里,汉语或是文字一直是一种高雅的事物,只有高雅的文人雅士才能写诗作赋,但歇后语作为一种诞生于生活的语言形式,它有着独特的表现力,给人深思和启迪。它不仅仅俗的接地气,更能够走进课堂走上黑板,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所有的小朋友们带来极具参与感的教学体验,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汉语的魅力,体验到学习中国汉字的魅力,培养学习汉语和文字的兴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