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湾中心城市钦州市的仙岛公园里,一匹葱绿的小山上,矗立着一尊10多米高的铜像。铜像是30多岁时的孙中山形象。在距铜像不远的山湾下,就是碧波万顷的钦州港。
早在100年前,在孙中山的规划中,钦州就是中国南方第二大港。众所周知,1918年,护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过去即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他从理论上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这些宏伟计划中,交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孙中山提出,要在全国建设七个大型港口。头等港三个,即位于天津附近的北方大港和位于上海的东方大港,以及位于广州的南方大港。三个头等港之外,还有四个二等港,即营口、海州(今连云港)、福州和钦州。
也就是说,地处北部湾的广西钦州,将是孙中山计划中要建设的南方第二大港所在地。他在书中指出:“钦州位于东京湾(东京湾即北部湾,引者注)之顶,中国海岸之最南端。此城在广州即南方大港之西四百英里。凡在钦州以西之地,将择此港以出于海,则比经广州可减四百英里。通常皆知海运比之铁路运价廉二十倍,然则节省四百英里者,在四川、贵州、云南及广西之一部言之,其经济上受益为不小矣。虽其北亦有南宁以为内河商埠,比之钦州更近腹地,然不能有海港之用。所以直接输出入贸易,仍以钦州为最省俭之积载地也。”
漫长曲折的南方海岸线上,除了广州这个千年大港和明清海禁时也未关闭的粤海关外,还有不少城市拥有天然良港。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孙中山独独相中钦州港?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国父对这座城市情有独钟?
首先是地理位置。钦州地处北部湾中部,背靠大西南,是整个大西南出海的最快捷之地。并且,钦州与越南近在咫尺,通过越南,可以进入中南半岛,其辐射便更为广阔,从而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沟通的重要纽带。
其次,钦州港本身作为港口的优越条件。钦州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水域宽阔,来沙量小,岸滩稳定。此外,由于它位于北部湾中心,来自太平洋的台风在抵达钦州之前,必须掠过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经过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阻挡,再大的台风到了钦州港也不会带来大的灾害。
第三,更和孙中山对钦州的特殊感情密不可分。
1895年,孙中山领导了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广州起义。从那以后,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同盟会(之前为兴中会)在华南各地组织了十余次旨在推翻清王朝的起义。其中,竟然有两次起义都发生在钦州境内;并且,还有两次虽不是发生在钦州境内,却也和钦州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钦州可谓同盟会武装起义的策源地。
一是1907年9月的王岗山起义。王岗山位于钦州市钦北区的大直镇,是十万大山的一部分,山高林深,易于隐蔽。王岗山起义军挥师南下,攻占了防城县城(因而史书上又称为防城起义),并间道北上灵山。由于围攻灵山不下,起义军又撤回钦州化整为零。
二是1908年3月的钦廉上思起义。该次起义由黄兴指挥,在钦州发动,并转战于钦州、廉州和上思一带。
至于不在钦州境内却与钦州密切相关的两次起义,一次是云南河口起义。河口与钦州虽然相距数百公里,但同在中越边境。钦廉上思起义爆发后,义军在转战钦州及周边地区的同时,孙中山派黄明堂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军队开赴云南边境,发动了河口起义,一举攻占了河口县城。
另一次则是镇南关起义。镇南关起义也是孙中山亲自参加战斗的一次起义。他不仅在前线包扎伤员,还亲手开炮,并兴奋地对黄兴和胡汉民等人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镇南关虽不在钦州,但作为总指挥的黄明堂,却是地地道道的钦州人。
所以,对孙中山来讲,钦州这个地方是他多次发动起义的根据地,是他的革命老区。当他日后对中国进行规划时,钦州不能不在他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孙中山早就立下了要将钦州港建成中国南方第二大港的宏愿,但国势艰危,时局板荡,多年来,钦州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港。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借邓小平南巡讲话之东风,钦州港的大力开发才算提上日程。
如今的钦州港,不仅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的重要中转站,它还成立了我国第六个保税港区,同时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惟一的保税港区。
漫步钦州港,集装箱堆垒如山,远洋货轮井然有序。通过填海造陆修建出的厂区和园区,让人难以想象,在不久之前,这里还是鱼虾的领地。
仙岛公园高处的孙中山铜像,默默地注视着脚下的这座城市。时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它已变了人间。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