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最终被雍正皇帝毒死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皇帝发现了他和甄嬛的秘密,也可以说成是果郡王对熹妃有了不臣之心,想要觊觎甄嬛的美色,皇帝出于嫉妒和多疑杀了果郡王。
我却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就算是皇帝喜欢的女人,你看三阿哥对瑛贵人有心思,皇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当然是保全皇家颜面直接处死了瑛贵人。当然有人说甄嬛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不一样,至少从甄嬛回宫后皇帝很在意她,而且她育有皇子,但是就算如此以皇帝的多疑也不会是处死自己的亲弟弟,而放过甄嬛。
我们看雍正对于自己的其他弟弟们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八爷和九爷在皇帝登基之初就处处和他作对,最终是削爵消除宗籍,囚禁致死,那么为什么皇帝对果郡王不能网开一面也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果郡王其实是触碰到了皇帝的逆鳞。我们只是看到了果郡王和甄嬛的事情,其实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不至于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最终让自己陷于险境的是皇权的争夺,也可以说成是皇帝认为的皇权的威胁。
在电视剧一开始的时候,果郡王和皇帝无论是下棋还是射箭之类的,果郡王都在有意地避讳谈及朝政的问题,就是为了塑造一个自己是只知道风花雪月的闲散王爷的人设。因为他太了解皇帝的想法了,皇帝对于权力的渴望和控制欲是无人能及的,一旦让皇帝起疑自己就会万劫不复,所以他一直在隐藏自己,避谈朝政,隐藏锋芒。
但是皇帝也是时不时的试探一下果郡王,比如射箭的时候,皇帝就说十七弟的骑射是皇阿玛亲手教的,这句话酸的呦,听着都倒牙,吓得果郡王也是机智的回应过去。皇帝还一直忧虑之前先帝曾经属意果郡王为太子的事情,这些都是皇帝心里的刺,时不时的就会跳出来扎一下,幸亏前期果郡王一直隐藏的很好。
然而在甄嬛这件事上,果郡王没有藏好,因为皇帝怀疑果郡王和甄嬛在宫外有私情,于是故意让他听到要让甄嬛去和亲的事情,结果情急之下毫无防备的果郡王冲了进去,不仅极力护着甄嬛还提出了自己要领兵出征准格尔的事,如此明目张胆的表现就让皇帝心生不快。
紧接着果郡王误以为甄嬛去和亲了直接率领府兵冲了出去,直接坐实了自己对甄嬛的感情。此时的皇帝也没有想要处死果郡王,毕竟皇帝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当初八爷九爷那么针对自己都没有被处死,各方面名声很好的果郡王绝对不能无缘无故的被惩罚,只能是让他镇守雁门关,承受风沙之苦来消磨他的意志。
其实真正让皇帝动了杀心的人是张廷玉说的一段话。皇帝知道果郡王镇守雁门关三年要回京复旨,问果郡王这几年的表现,张廷玉说果郡王在军中颇有威望,和战士同吃同住爱兵如子,而且果郡王上书建议和边地开通贸易,促进两地的贸易沟通,这本身都是说果郡王的好,做好了本职工作而且还为大清考虑。
但是在疑心重的皇帝眼中却成了另外一个模样,果郡王利用在军中的机会拉拢人心,拥兵自重,还想通过贸易来拉拢周边小的部族的势力和大清抗衡,这就是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权利欲熏心的皇帝又岂能让其他人对自己构成威胁呢?
一个甄嬛不足以至果郡王于死地,那句熹贵妃安也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皇帝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皇位,而此时皇帝已经年老,体力不支,而自己的这个弟弟本身就年轻气盛,出身也不错,先帝还曾经对他给予过厚望,现在又有了军中的力量而且还要干预朝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才是果郡王被赐死的真正原因。
而皇帝选择秘不发丧也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毕竟果郡王没有实质的操作,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的猜忌和疑虑,而果郡王在宗族中的名声很好,如果说果郡王是皇帝害死的,皇帝会被后人诟病,唯有送出关外说在外病亡才能逃脱嫌疑,洗脱污名,这也是皇帝的阴险和高明之处。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