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掌故丛谈|盛宣怀见慈禧太后

趣爱秀 2021-08-24 05:34:23 原文链接:网络

□周维强

清光绪二十五年,农历己亥年,公元1899年,秋天,盛宣怀到保定验收铁路已完成工程,料理保定铺轨事务,然而进京,九月初二日见慈禧太后,光绪帝亦在场。这一年盛宣怀56岁。盛宣怀回到寓所,记下了当时的“奏对”,附在九月初九日写给夫人的信后面,叮咛“此本无底稿,幸勿遗失”,又嘱“面呈父亲慈览,勿示外人”。

掌故丛谈|盛宣怀见慈禧太后

盛宣怀像。

盛宣怀的这篇《奏对自记》,记录奏对的时间是:“九月初二日九点一刻跪安,十点二刻下来。”在全部的奏对过程里,均为慈禧问,盛宣怀奏对。若以一问一对为一组,则计有34组,到第32组问对之后,太后对光绪帝说:“你亦问他几句话。”光绪帝就问了两个问题,盛宣怀作了两次奏对。接着又是太后两次问,盛宣怀两次奏对,然后盛宣怀这次“跪安”就结束了。这个场景可以见出,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后,慈禧独掌朝纲,光绪的帝位也就形同虚设了。所以盛宣怀的这篇《奏对自记》,多数称太后为“上”,仅两处写作“皇太后”,称光绪帝则为“皇上”。

太后和盛宣怀之间的问对,都是在太后设定的问题里展开,太后碎碎念的就是“时事艰难,外国人欺我太甚,如何是好?”“现在外国人欺我太甚,我所以十分焦急。”“天时亦不好,外国又是如此,我近来焦急的睡不着觉,苦得很。”深宫妇人,心心念念的是被外国人欺侮,要想出口气,而不知欺侮从何而来,又不知如何可以自强。所以接下来第二年“庚子事变”的发生,在逻辑上也就可以成立了。

盛宣怀在奏对到第20组时,主动说起:“臣迭次奉旨经手所办铁路、矿务、轮船、电线、铁厂、银行以及学堂,多要想详细奏明,但恐时刻工夫说来不及了。”盛宣怀想脱开太后给定的问题范围,说自己要说的。太后接着问:“何谓学堂?”盛宣怀奏对:“是教习洋务之学堂,曾经奏过在天津、上海两处开办的。”太后扔开学堂事,又问办矿务、造枪炮、各省教案之类问题,又问盛宣怀的岁数、通不通外国语言文字、有无出过洋。盛宣怀想说自己要说的,还是不能够。

盛宣怀是干练的实业家,为李鸿章、王文韶、张之洞等所倚重。张之洞虽然不喜盛宣怀,但张之洞在湖北办汉阳铁厂维持不下去了,也还得找盛宣怀到武昌承办。盛宣怀积二十多年洋务实业经历,切肤体会到人才培养的要紧。光绪二十二年(1896),盛宣怀取得“专折奏事特权”后于当年10月31日向光绪帝上的第一个奏折就是《条陈自强大计折》。当时盛宣怀的头衔是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后又授予太常寺少卿。盛宣怀在奏折里以为西方国家强盛之道,“强兵”“理财”“育才”要当共举。“国非兵不强”,练兵要有军饷;“商务”不兴,“理财”不振,则无由“扩利源”;“利源”不能扩展,也就无军饷可“练兵”;而没有人才,“理财”“练兵”都没法办成,所以“育才”为根本。

掌故丛谈|盛宣怀见慈禧太后

盛宣怀《请设学堂片》。

这份奏折里并附《请设学堂片》和《请设银行片》两个具体的办学堂和办银行的方案。暂不说银行,先说办学。这份《请设学堂片》议论的就是举办南洋公学。据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这份奏折原件的盛懿等先生的文章(发表于2008年12月1日《上海交大报》总第1253期)描述,这份《请设学堂片》原件,分4折8页,每页6行,每行占18字,全片合计788字,字体为“馆阁体”,典雅庄重。盛懿等先生的文章里说:在这份奏折中,盛宣怀首次向中央政府提出要兴办“本系大学”的南洋公学,拟参酌上年开设的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前身)经验得失,有别于该校以“艺学”(机械、矿冶工程)为主的办学宗旨,专门培养高级“政学”(政治、理财、外交、法律)人才。奏折鉴于公学“收效皆在十年之后”另提请在南洋公学内部设立速成性质的达成馆。1896年12月6日,光绪皇帝向全国各将军督抚发布谕旨:“育才为当今急务,节经谕令各直省添设学堂,实力举办”,“京师、上海两处既准设立大学堂,则是则国家陶冶人材之重地,与各省集捐设立之书院不同,著由户部筹定的款,按年拨给,毋庸由盛宣怀所管招商、电报两局集款解济,以崇体制”。在光绪的构想里,这是“国立大学”,应该由国家拨款,以表明地位之崇高。但盛宣怀明白朝廷并多少钱财可以用度,若等户部拨款,很可能办不成。所以李鸿章接到圣旨后,盛宣怀就对李鸿章表示:“沪堂则必须商捐。”京师如何,管不了,但上海办这学堂,“必须商捐”。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开学。学校取名南洋公学的缘由,一是地处“南洋”(长江入海口以南,当时称为“南洋”),一是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这所南洋公学就是今天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掌故丛谈|盛宣怀见慈禧太后

南洋公学。

盛宣怀办学,举南洋公学为例。盛宣怀深思熟虑,从办学宗旨到科目设置到经费保障,都作过周密的设计,必欲办成。而在慈禧那儿则轻描淡写问一句“何谓学堂”就算知道了,一句育才的官话都不会说。慈禧识见高低,我们看盛宣怀的这份《奏对自记》应该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慈禧焦虑的就是被洋人欺侮,所以心心念念要练兵,以为练了兵就可以出这口气了。但各省亦有的二十万兵,慈禧问盛宣怀:“打土匪还好,与外国打仗就要跑,是何道理?”盛宣怀说主要是将官没有主见,枪炮又不如人家,所以兵勇心中以为必打败仗,一闻炮声,即要跑了。于是从打仗说到练兵,从练兵说到筹集兵饷,从筹饷说到财力来源,这样问来对去,盛宣怀就想顺着太后口风说自己经办实务、学堂事,但太后没多少兴趣,还是说到了造枪炮。然后就问了问盛宣怀岁数之类的事,就接近了接见的尾声。

盛宣怀对慈禧的奏对,虽然在慈禧设定的范围里说练兵之类,但他话里含着的重点不是练兵,主要还是如何做实业、兴工商、办学堂,“要先讲究得人”,有了人才,“方能办事”。这也是几年前盛宣怀所以要着急办学堂的原因。张元济《上庆亲王手折》里就说要“裁罢不急之务”,这些不急之务比如练兵:“陆海军经费占全国岁入三分之一,国势至此,岂真能与外国开战。若防内乱,何用武力,则首在修明政事,何须武力。”张元济明白人,知道投入军费再多,国势不行,也不能和外国开战。所以是白费钱,则不如“移陆海军经费之一部分”办理教育,“新政日增,人才有限,事浮于人,百举俱废”,是故“教育方针宜注重人才教育”;“通俗教育足以开发愚民,日本近甚注重此事,我国尤不可缓。”盛宣怀、张元济明白的这些道理,慈禧不能明白。

饶有意思的是,盛宣怀要面见老太后之前,八月二十二日给夫人的家书里说:“陛见须走一里路,跪下奏对,颇觉可虑。”到底56岁的人了,跪着说话,身体也是吃大不消了。戊戌新政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刑部主事张元济《上光绪折》“总纲五条、细目四十条”,里面有一条“细目”就说臣工入朝觐见皇上,都得“拜跪”,少壮者还行,“耄年高秩,屈膝数时,岂复能从容论道?”皇上体恤臣工,“除大典礼外,寻常觐见,应请立而不跪。亲重老臣,则赐之坐位,以示优礼。”看来张元济的这一条建议也没有或者说也没来得及被采纳。连带说及,张元济小盛宣怀23岁,戊戌政变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鸿章推荐,盛宣怀聘张元济到南洋公学译书院任总校兼代办院事(院长),主持东西洋著作译事。

掌故丛谈|盛宣怀见慈禧太后

前南洋公学的一些遗迹在现在交通大学里陈列着。图来自CFP。

据说袁世凯自负地说张之洞是讲学问的,自己是办事的。这遭了辜鸿铭的嘲笑。辜鸿铭说世间万事除了老妈子倒马桶不需要学问,他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事是不需要学问的。盛宣怀经办洋务实业,卓尔有成,又深明教育的要紧,自己也是孜孜以学。宣统元年(1909)正月二十二日,盛宣怀致出使日本国大臣胡维德的信里,嘱托维德帮助在日本购买《明治财政史》。这部书,盛宣怀自己原先有一部已交“东文译书会”翻译,还需另购一部为校对之用。除了这部书,盛宣怀在这封信里还开列《法律经济辞典》《法律辞典》《商业大辞书》《明治开国五十年全史》等10种书报刊,请维德帮助购买,以为“译书馆”所应用。盛宣怀家教也是颇重视的,听说恩宝已认得一千四百字,在写给夫人的信里说“幼子聪慧可喜”,但也嘱咐“勿令过用心,只要功课一日不塌”,功课要好,但不可过度用心,言下之意应该是身体强健等其他方面也是重要的。盛宣怀的家书里多次说到做生意,“做生意太贪,将来必吃大亏”;卖出洋纱,有了好价,“总宜脱手,切勿心狠”,“否则涨到宝塔顶上,恐其赶卖来不及也”。盛宣怀能够做成诸多工商、通信和银行事业,办成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不是没有道理的。

盛宣怀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日见了太后,九月二十七日写给夫人的信里又说:“皇太后长吃人乳,故六十六岁尚如四十岁人。”嘱咐夫人“俗语药补不如食补,还是吃人乳相宜”。慈禧老太后保养有方,可惜识见短,弄权有术,治国无谋,昧于世界大势,国是遂无可为,也是奈何。

盛宣怀的《奏对自记》和上引几封书信,均收进了《盛宣怀未刊信稿》。这部书,邵循正先生上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主持整理而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重印。《整理说明》也是邵先生那时所写。隔了六七十年我们来看邵先生的这篇《整理说明》里对盛宣怀的分析判断,自然不会满意。但设若我们在那时来写盛宣怀,恐怕也不见得会比邵先生高明,盖“时代局限”使然。我们今天以为自己高明了,说不定到我们的后一代或后几代时,他们会轻而易举看明白我们自己没有察觉到的“历史局限”。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每一代人都有他自己跨不过去的局限。白先生也是明白人。2021年8月15日初稿,16日修改,杭州西溪寓所

作者简介:周维强,编审。著有《蓟门黄昏:元史随笔》《书林意境》《扫雪斋主人:钱玄同传》《太白之风:陈望道传》《尚未远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与杭州》《史思与文心》《若有所思》《学林旧闻》《最忆是杭州》《古诗十九首评注》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