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惠文王临终之际,他选择了勇武果敢的秦武王赢荡,成为自己的继任者。曾经的秦惠文王曾对臣子说过:我想打通一条通往周王都城,洛阳的通道,去看看那里的景色。如果达成这一愿望,即使身死也不会留下遗憾。
这就是秦惠文王留给儿子赢荡的愿望。他想让秦国推翻傀儡天子所执掌的大周,成为天下的共主,完成几代老秦人的梦想。于是锐意进取的秦武王便以父亲的遗愿,作为自己的志愿。可惜秦武王自幼成长于军伍之中,行事风格虽然锐意进取,但他却保留着争盛好强之心。就是因为这一点,也他葬身在自己的好强之心上。
年轻的秦武王力气很大,非常喜欢举起重物。年幼的军旅生涯,更让秦武王欣赏力气大的勇士。在他成为秦国新君以后,更是搜罗天下的大力士,然后授予对方官职。
但正是性格里的这份不服输,和依赖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他在一次巨鼎的过程中失手,最终被砸断胫骨,伤情严重,气绝身亡。不过秦武王所举的鼎,正是象征着华夏权柄的九州鼎。在周王都洛阳的时候,秦武王带着骄傲,挑衅周王,并企图染指九鼎,归秦国所有。让他如此莽撞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的性格,一方面是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就是多年来秦国君主,通过隐忍带给秦国强大的国力,给予他的自信。
秦武王继位时就很年轻,但在位时间却不过三年之久。他去世的时候,也只年仅23岁。膝下无子的秦武王,只能从兄弟中选出新的秦国君主。按照秦国的传统宗法制。有权力争夺秦王之位的人,只有秦武王的弟弟们。所以秦惠文王,嫔妃们所生的儿子,都有资格坐上皇位。
但为何他没有从宫中选择兄弟成为自己的继任者,却非要舍近求远,命令白起去燕国接回质子弟弟赢稷,来当秦国新的国君呢?这是因为,这时表面上看,秦国武力强大,但内部却暗流汹涌。
人们所熟知的秦惠文王赢驷,曾迫于无奈车裂了商鞅。这正代表着秦国内部,贵族势力有着不安份的心思。如果赢荡从宫中选择任何一位弟弟,成为自己的继任者。那么这些皇子身后的母族和大臣,必定会发生一番争斗。争斗的结局就是使秦国陷入内耗之中。
为了避免秦国陷入内斗党政的局面。赢荡只能选择远离是非圈,在燕国当质子的弟弟赢稷来当秦国的新君。因为只有从外而选的秦国新君,才不会打破秦国内部固有的权利格局。
还有一点秦国新的君主,虽然是由赢荡来指定。但也需要得到秦惠文王的王后,以及秦武王的王后,外加手握兵权的,魏冉的支持。两位王后肯定会遵从秦武王的遗诏,那么手握重权的魏冉,便成了新君能否坐稳王位的关键所在。
当时秦惠文王的王后搯支持,秦武王的弟弟赢壮成为秦国新君的。而秦武王的王后,支持谁已经无法考证。另一边魏冉所支持的人却是嬴稷。在魏冉多次的劝谏之下,秦武王赢荡最终选择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赢稷为秦国的新君。
随即魏冉便派出白起,通过赵国交涉迎回了,在燕国当着质子的赢稷母子。赢稷的母亲,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闵八子。闵八子和魏冉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换言之赢稷就是魏冉的外甥。
如果赢荡临终前,让其他兄弟成为秦国的新君。秦国必然会祸起萧墙。所以出于稳定的考虑,赢荡只能选择赢社稷成为自己的继任者。历史中人们对于赢荡的印象,大多不太好,只知道他是一位鲁莽的武夫。却不知这位秦国的君主,其实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正是为了避免秦国陷入内斗,权衡利弊以后,赢荡才会选择赢稷成为自己的继任者。
但事情总是不随人愿,在利益面前赢荡的弟弟们,辜负了赢荡的良苦用心。公元前305年,秦武王的弟弟们爆发动乱。最终被魏冉逐一镇压杀害。其中赢荡的亲弟弟赢壮也被杀死。随后不久,秦惠文王的王后,心情郁闷,郁郁而终。
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燕国曾经当过质子的赢稷和闵八子母子,就因为那段质子岁月的苦难岁月。磨练出了坚韧务实的性格。在母子二人的努力下,大秦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删除}撰稿者:月光下的怀草诗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