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太平天国 >

晚清出现的“捻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比太平天国支撑时间还久

趣爱秀 2021-08-23 09:30:07 原文链接:网络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长期活跃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地有穷苦饥民组成的农民武装力量,被清政府成为“捻匪”的他们第一次联合军事力量进攻武汉、南京等地,各地饥民纷纷揭竿而起,爆发了可以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媲美的“捻军起义”。

晚清出现的“捻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比太平天国支撑时间还久

捻军起义

“捻军”名称来源于“捻子”,就是晚清时期用烧油捻纸做法为人祛除病邪、消除灾难的一类人。因为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百姓颗粒无收、食不果腹,加入“捻子”队伍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壮大起来的“捻子”队伍开开频频骚扰腐朽不堪、横征暴敛的地方县衙,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捻军”队伍。

晚清出现的“捻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比太平天国支撑时间还久

“湘军”影视形象

前期,清政府对于他们称为“捻匪”的队伍并未足够重视,只是命令地方政府征剿,可是越征剿越壮大的“捻军”在1853年接连攻克武汉、南京,进而占领江苏、南京以后,清政府才紧急调集部队对付。那么,连续征剿长达十五,在地方武装力量“湘军”的主攻下,才被消灭干净的“捻军”为何能比太平天国撑得时间还久呢?

晚清出现的“捻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比太平天国支撑时间还久

“湘军”作战区域

首先,上面已经说了,最初“捻军”对地方政府的频频骚扰并未引起清政府的重视,当时清朝连年战乱,政府腐败不堪,为了偿还鸦片战争的赔偿债务,对百姓横征暴敛,百姓造反闹事已经成为了常态。再说,当时清政府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太平天国运动上,大部分的兵力都被集中在太平军的对面,根本没顾上“捻军”。存活于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对抗间隙中的“捻军”迅速壮大,渐渐成为一个拥有十几万兵力的强大武装力量。 等到清政府注意到“捻军”的威胁的时候,“捻军”早已经不再是一区乌合之众,而是拥有完备军事制度的武装力量。

晚清出现的“捻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比太平天国支撑时间还久

“湘军”首领曾国藩

公元1865年,势头正盛的“捻军”一举将僧格林沁率领的最后一支八旗兵全歼,并斩杀僧格林沁。再无任何武装力量的清政府只能派遣曾国藩的“湘军”围剿“捻军”。但是,原本就是有各种各样人组成的“捻军”队伍打仗章法不定、变化多端,将“游击战”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一边对付太平军,一边对付“捻军”的曾国藩在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不熟悉对方战术而没占到任何便宜。1866年,屡屡战败但自恃兵力强大的曾国藩调集“湘军”和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八万人将“捻军”主力包围在苏、豫、皖交界地区,试图一举吃掉,但被“捻军”成功突围,曾国藩也因征剿不力而被撤掉征剿大臣职位,改由李鸿章担任。可见,“捻军”的军事力量和其战法的独特性让其占尽了便宜。

晚清出现的“捻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比太平天国支撑时间还久

太平天国运动浮雕

另外,由穷苦百姓组成的“捻军”队伍和同样由穷苦百姓组成的太平军因为根本目的一致而遥相呼应、不断合作。“捻军”将清政府最后一支八旗兵队伍消灭殆尽为太平军减轻压力的时候,太平军的英勇奋战也让曾国藩的“湘军”损失惨重同时为“捻军”的背后受敌减轻了很大压力。两军还一度联合作战,共同对付强大的“湘军”,让“湘军”颇受损失。

晚清出现的“捻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比太平天国支撑时间还久

“捻军”终结者李鸿章

虽然“捻军”的出现将清朝的灭亡又拉近了一大步,但是连年征战也让百姓深受战乱之苦。“捻军”始终没能形成集中统一、系统有效的军队领导制度和稳固的后勤根据地,后期的作战中更是分兵作战、盲目冒进,最终被李鸿章各个击破,黯然落败。

(参考文献—《论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关系》、《清代通史》、《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