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历时四年,终于攻破南京城,从侄儿朱允炆的手中夺走了皇帝之位。靖难之役最大的疑案,就是朱允炆的下落之谜,明朝的官方说法,说朱允炆是自焚而死。
《明太宗实录》记载:建文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明史》也有同样的记载: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无论明史记载的是否可信,朱允炆都不能活着,因为只要他活着,建文朝的旧臣就不会轻易的投降朱棣,甚至那些死忠还会借此反抗朱棣。长期的内耗对大明王朝绝无益处,出于对政治方面的考虑,朱棣必须让他死。
民间流传的说法就更多了,有说朱允炆是自刎的;还有说他逃出了京城,跑到了南洋;甚至还有更离奇的说法,说朱元璋早料到朱棣会反,于是早就给孙子挖好了逃跑的地道,让他出家为僧。不过客观的来分析,朱允炆活命的几率非常小。
朱允炆画像
朱棣大军到达南京以后,破城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但朱棣为什么围而不攻呢?其实他就是在等朱允炆自杀。因为朱允炆自杀是两人最合适的解决方式,朱棣不但不用背上弑杀侄子的骂名,朱允炆也可以保全自己的气节和名节。
即便朱允炆是被朱棣杀死的,史书上也只会记载他是自杀而死。前些年在南京,偶然看到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野史。实际上早在朱允炆未登基之前,他和朱棣的矛盾就已经很深了,除了朱棣的实力让朱允炆颇为忌惮,而且在感情方面还存在着芥蒂。
众所周知,朱棣的妻子是徐达的女儿徐妙云,史书记载徐妙云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妻良母。不过她的妹妹徐妙锦则更为出色,也更漂亮,朱棣对徐妙锦早已生出了情意,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将她纳为己有。
然而遗憾的是,徐妙锦喜欢的人竟是朱允炆,他们两个人年龄相仿,情投意合,据说早已经私定了终身。有一次朱棣回京,特意带了很多贵重的礼物送给徐妙锦,却在徐府后花园看到她和朱允炆在一起,很明显他们的关系不一般。
朱棣看到眼前的场景,勃然大怒道:“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猛地一甩袍袖,愤然离去。朱允炆也没闲着,登基以后立即实施削藩,主要针对的就是燕王朱棣,只不过他的方法用错了,若用法得当,朱棣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反抗。
朱棣被朱允炆逼得无路可退,最终发动了靖难之役。可想而知,朱棣得有多恨自己的侄儿朱允炆,抢走了我喜欢的人也还罢了,如今还想削掉燕藩,要了我的命!搁谁谁也忍不下这口恶气。
朱棣率领燕军包围了南京,且不说已经水泄不通,据说朱棣早已买通了宫里的太监,朱允炆的行踪和下落,朱棣岂有不知的道理?但是令朱棣大失所望,朱允炆非但没有自杀,而且也没有逃跑。
也许朱允炆就等着朱棣来见自己,看你怎么敢动手杀我,怎么面对朱元璋的在天之灵!甚至还要当面狠狠的羞辱朱棣一番。不过朱允炆太高估朱棣的底线了,说的好听点儿朱棣是心胸宽广,说难听点儿那就是脸皮厚。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朱棣要是经不起这点儿打击,他也坐不了江山。你尽管骂吧,羞辱吧!出完了气,就该送你上路了。朱允炆必死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前面已经说了,是政治的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徐妙锦,因为他不会死,徐妙锦的心就不会死。
朱允炆虽然败了,但毕竟是皇帝之身,除了自杀谁也不敢对他动手,所以也只能是朱棣亲自来了结。五年之后,皇后徐妙云去世,朱棣欲册封徐妙锦为后,他认为朱允炆已死,你除了我还能嫁给谁呢?
但令朱棣没想到的是,徐妙锦竟出了家当了尼姑,这就是她的聪明之处,我不愿嫁给你,但是也不和你对着干。无论朱棣再怎么霸道,总不能抢个尼姑藏进后宫吧?虽然对徐妙锦心心念念,但至死也没有如了意。朱棣死后,徐妙锦又堂而皇之地还了俗。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