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圣罗马帝国因宗教信仰问题而爆发内斗的时候,法国人其实是想插手这场战争的。因为对法国来说,一旦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稳定了国内局势,凭借着德意志的力量和西班牙的力量对法国东西夹击,法国的局面就太被动了。
因此法国人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情况的出现,无论如何都要介入到这场战争中去。可在战争爆发之初,法国国内政局并不稳定,于1624年新上任的首相黎塞留正拼命消灭国内的胡格诺派势力和贵族叛徒,无力直接介入国外战争。
但即便尚在手持马刀指挥作战,高瞻远瞩的黎塞留仍然命令手下支持和怂恿别国介入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中去。比如先后介入了三十年战争的丹麦和瑞典,背后都有法国人怂恿和支持的因素。
黎塞留手腕铁血,以极高的效率比较彻底地清除了国内的反对派势力,法国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被充分地整合起来。同时,黎塞留还积极派人联系瑞典、荷兰、威尼斯和匈牙利等国组成反哈布斯堡同盟,又与德意志新教诸侯联络,组成反皇帝反天主教的同盟。
1635年5月,黎塞留认为机会成熟,于是同时在德意志、尼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开始对神圣罗马帝国采取军事行动。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在当时仅仅对西班牙宣战,而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正式宣战则要推迟到1638年。
就在法国人发起行动不到一年之前,强悍的瑞典人刚刚在帝国军手中吃了败仗,他们的国王,被誉为“北方新升的流星”的古斯塔夫二世也战死沙场。也正是因为瑞典正处于虚弱之中,法国人最初没有将他们纳入影响自己计划施行的因素之中。
结果在法国人开始行动之后,先是与强大的西班牙陆军战况焦灼,接着瑞典人突然发难,从北德进逼中德和西德,迫使法国人不得不分兵提防瑞典人。结果就是法国人尴尬地发现自己兵力不足,无法分出重兵去对付帝国皇帝费迪南二世。于是法国人在德意志的军事行动也变成了一场拉锯战。
直到1643年,法军终于抓住机会在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罗克鲁瓦堵住了西班牙军精锐。这场会战的结果是法军大胜,西班牙军精锐损失殆尽,从而一蹶不振。这时,法国人终于能从西线腾出手来,在东线集结优势兵力进攻德意志地区了。
由于法军势大,原本怀揣二心的瑞典军队也老实下来,开始配合法军作战。德意志地区的战争烈度自8年前开战以来,终于有了点战争的样子。不过从整体实力上看,各自为战的德意志诸侯和皇帝,与在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统领下团结一心的法军相比,自然是法军占据绝对优势。很快,法军就分别于1644年的弗赖堡和1645年的诺德林根两次大胜皇帝的军队。
这时德意志未能形成中央集权的弊端就彻底地暴露出来,任何一方势力,不论是选帝侯还是皇帝,都无法单独对抗法国人和瑞典人的联军。而德意志长期分裂的历史,使得他们即便一时忽略了宗教信仰问题而联手,也无法充分发挥战斗力。
1646年,法军和瑞典军攻入巴伐利亚,大肆烧杀劫掠。接着两军合兵一处,联手进攻奥地利。此时“天主教联盟”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为了避免破城被擒的悲惨结局,皇帝只得选择求和。
皇帝的求和对法国人来说同样求之不得,一方面是因为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虽然法军胜多负少,但国力消耗同样巨大,而在德意志的占领区也早已被榨干了油水。另一方面是1640年起在英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法国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维护国内环境的稳定,停战同样也是法国人的诉求。
1648年,各参战方包括法国、神圣罗马帝国、瑞典王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诸邦国等等齐聚威斯特伐利亚,签订了划分欧洲格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保证了战胜国获得大片土地,因此法国从神圣罗马帝国割走了梅斯、图尔、凡尔登等主教区,并且割走了阿尔萨斯、西德和南德的一些地区。自此,阿尔萨斯和洛林就成为了德法世代相争之地。
瑞典同样是战胜国,因此它得到了整个西波美拉尼亚,东波美拉尼亚的部分地区,以及海口城市斯台廷和奥得河口地区。除此之外,瑞典还得到了500万杜卡登金币的赔款。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另一重深远影响是确定了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荷兰从以前的“地区”一跃而成为“国家”,瑞士则正式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独立国。
对于德意志来说,虽然在皇帝“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层面失败了,但是从宗教层面而言,新教诸侯也算是获得了“胜利”。比如勃兰登堡选候借助这个机会获得了东波美拉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格德堡地区,成为了帝国境内自奥地利之后最大的邦国。巴伐利亚得到了上普法尔茨,成为帝国的第八个选帝侯。萨克森也获得了劳希茨作为“战利品”。
但对于德意志来说,最大的影响还是在法国和瑞典的逼迫下,由帝国皇帝亲手颁布的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规定,所有帝国的等级,包括选帝侯、各级诸侯、帝国城市,都保有完整主权,对外可单独与别国订立同盟条约,对内有无上的君主权力。
这部宪法的确立,相当于宣布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实质性死亡”。从此之后,原本就已经是分崩离析的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崩解得连渣渣都不剩,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只是一个称号性质的称谓,对世俗而言已经不存在实际意义。
对皇帝而言,这个结局是苦涩的,如果当初选择信任华伦斯坦,放手一搏,或许此时德意志早已是一个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对各邦诸侯来说,这个结局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他们又可以安逸地沉溺于自身权力至高无上的假象之中。但这个结局对德意志人民来说是苦涩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或许可以称得上有“家”,但绝对称不上有“国家”。
综合来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方面规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领土范围,首次公开承认了大小国之间地位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结束了自中世纪以来“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统治欧洲的局面,开启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另一方面,德意志帝国内部的政治制度也被正式确立,确定了其“天然分裂”的政治局面,将皇帝变成了一个“大诸侯”。
除此之外,西班牙的辉煌落幕,瑞典成为北欧强国,而法国达到了他的最终目标——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
《三十年战争史》 ¥112 购买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