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啃老 > 心安理得 > 文化 >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趣爱秀 2021-08-23 05:21:38 原文链接:网络

十八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它意味着已经“成人”,可以享受成年人的权利,但也意味着不再享受到未成年人的呵护。但这只是法律意义上的定义,或者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18岁即告独立,要“赶出”家门,自食其力,但在中国,鲜有其例。相反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子女连结婚、买房、养孩儿等都还要“啃老”,而父母也甘愿被“啃”。因为在国人心中,父母是子女的,几乎包括了所有。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便是受三千多年中国宗法制影响的家文化。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十八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意味着已经“成人”,可以享受成年人的权利,但也意味着不再享受未成年人的呵护。

所谓的家文化,也就是家族文化,婆婆照看孙子孙女在中国人眼里是天经地义的,问其缘由回复的答案也几乎是清一色:因为都是一家人。但在西方国家,父母与子女都是完全平等独立的两个个体,子女没有要求父母代为照看下一代的权利,父母也没有为子女提供“额外服务”的义务。究其根源,便是中国父母长期在特定时空里形成的家族式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和行为规范,而造成这种家族文化的根源便是宗法制。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宗法制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它将“君统”与“宗统”集于一身,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所谓宗法制,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它将“君统”与“宗统”集于一身,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是王族贵族按血缘亲疏确定等级贵贱和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最早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最终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宗法制正式得到全面推行,还要到从西周讲起。当时周武王灭商汤,而商朝是一个拥有500多年历史,曾创造了“王天下”局面的奴隶制王朝。后来被下辖的小邦国西岐,也就是西周所灭,于是灭商后,摆在周人面前的就是两件大事:一是如何确立周王朝的合法性;二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控制,以统治地域广阔的疆域。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周初,周武王将他的同姓子弟、亲戚、异姓功臣以及古代先王圣贤的后代,分封到王畿周边,闲时生产,战时卫君

对于前者,周人用“天命”观来解决:“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周人说,超越人间一切权威的天,在选择统治天下的人选时,以德性为标准。因此周人得到天命,是天对其德性的肯定。言下之意就是,周人的统治地位不可质疑。解决了“身份”的合法性问题后,周人的另一手段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周武王将他的同姓子弟、亲戚、异姓功臣以及古代先王圣贤的后代,分封到王畿周边,一人给一块地盘、一些子民、一点用器,建立各自的诸侯国,闲时生产,战时卫君。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以礼治天下,而礼的核心便是“定名位,息纷争”。

为此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以礼治天下,而礼的核心便是“定名位,息纷争”,也就是以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部族和各诸侯的礼乐内容,通过制度的形式将周文化推行到各个等级阶层中去,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而名位则主要依据爵秩差来体现,不同的爵位被限定使用相应的礼器、服饰、车马等,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爵位息息相关,爵位不同,礼亦不同。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西周分封形势图

就如“亚圣”孟子曾总结的那样:公、侯、伯、子、男五等通于天下,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六等施于国中。这便是著名的五等爵制和六等公卿制,都通过家族这一社会基本单元来运转。其中姬姓王室家族的嫡长子继承周王之位,号为“天子”,而其它庶出子孙以及一些功臣勋旧则被分封到畿内或远地,成为诸侯并建立新的家族。分封的内容除了土地、人口之外,更重要的便是五等爵位,如齐国、宋国为公爵,晋国、吴国为侯爵,秦国、楚国则只是子爵,在诸侯会盟或者朝见天子时,便按照爵位来排定座秩。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最初楚国与秦国一样是子爵,无资格参加诸侯盟会,后来国君熊绎带领国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方才勃兴。

不过也有个例外,就是处于南方的楚国,最初楚国与秦国一样是子爵,但当时长江流域的荆襄之地被视为蛮人所在,积贫积弱,虽然属于子爵,但是无资格参加诸侯盟会,后来国君熊绎(约公元前1042-1021年)带领国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楚国方才勃兴,到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于是当宋、楚两国会盟时便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宋为公爵,理应执掌牛耳,但楚又僭号为王,与周王同级,更高于宋一等。于是宋国国君怒骂道:“你一个假王,焉敢压我这个真公!”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宗法制中的五等爵位,通常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但需由嫡长子来继承,并经由周天子策命生效。

宗法制中的五等爵位,通常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但需由嫡长子来继承,并经由周天子策命生效。家族内的其它庶出子孙,则被再次分封到诸侯国内的一些地方,成为卿、大夫、士,辅佐诸侯国君治理国政。不过六等公卿制不似五等爵制那样固化,同一家族内若干代之间可能因能力、机遇的不同,而获得高低迥异的爵位。比如湖北荆门包山楚墓中的二号墓主人邵佗是楚国的大夫,官拜左尹,用五鼎随葬,但他的子孙却几乎都沦落为士一等,仅用一个或三个鼎随葬。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宗法制不仅用血缘关系调整了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宗法制,不仅用血缘关系调整了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还确定了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各个等级之间交往时的道德要求。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周朝八百年还是主要由王族以及诸侯、异姓诸侯组成了大家族集团,之后随着战国两汉世家门阀的壮大,特别是曹魏时的九品中正制,让世族取得政治特权,西晋的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经济特权,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门阀制度在东晋达到鼎盛,“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便是指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司马皇室力量势均力敌。

门阀制度在东晋达到鼎盛,“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便是指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司马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共同拥有天下。门阀制度经过南北朝一百六十余年的权威期,到隋唐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世家门阀衰落后,宗法制并没有随之没落,反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平民中聚族而居的家族得到增长,直到近代中国的大家族群体已经足够丰富和壮大。

中国式“啃老”,心安理得的背后是宗法制衍生的文化观念在作祟

宗法制注重同族聚居、血亲关系、反对离乡轻家,由此形成了浓厚的人伦亲情和乡土观念。

宗法制注重同族聚居、血亲关系、反对离乡轻家,由此形成了浓厚的人伦亲情和乡土观念,在这样的文化观念里,离乡背井是悲情的,而叶落归根才是人生的终极归宿。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的父母会甘心为子女“超长待机”,不仅会照顾子女到成家立业,而且还会为孙子辈继续操劳,而子女们“啃老”为何会心安理得

上期回顾:圣安地列斯断层:旧金山地震的罪魁祸首,分裂美国加州的洪荒之力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