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项羽 > 性格 >

项羽为何只败一次就再无机会了呢?这和性格有关

趣爱秀 2021-08-22 14:20:49 原文链接:网络

2004年,一部由香港无线电视出品的《楚汉骄雄》在内地上映,马上风靡全国,郑少秋老师扮演的刘邦本是一个市井无赖,每天在沛县胡吃海喝,吃了一辈子狗肉经常不给钱,还和村里的寡妇有着撕扯不清的关系,实在让人看不上。反观项羽,含着金汤匙出生,虽说是个没落贵族,但跟着英雄叔父,练得一身腱子肉孔武有力,长成之后器宇轩昂,指着秦皇车驾能说出:“彼可取而代之”这种狠话。怎么看都是一代枭雄,扫清六合非他莫属。

项羽为何只败一次就再无机会了呢?这和性格有关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很大一部分人觉得刘邦是侥幸得到天下,他怎么能与项羽相提并论呢?岂不知,两人迥然不同的性格,早就决定了天下的归属。

1.出身

项羽富二代出生,在叔父项梁的培养下,年少的他虽然经历过磨难,也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但都没让他做到感同身受,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而忽略了别人的欲望。项羽在他叔父战死后,无人管束,巨鹿之战击败章邯后,”天下诸侯只能跪着在他面前行走“,这种缺点被无限放大。部将立下战功,上去嘘寒问暖,一通鼓励,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项羽手都把印章角都给磨平了,都不会赏赐盖章。这在《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陈丞相世家》都有记载。

刘邦恰恰相反,《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好酒及色,善施”,起义时已经48岁的他对身外之物看得很轻。对初次投奔的陈平,大手一挥拨出四万两黄金让他自由发挥。项羽手下金牌打手英布投奔,见到刘邦正在洗脚,后悔地想要自杀,到了住处一看,豪华的跟宫殿无异,成语“大喜过望”就是这么来的。公元205年56万汉军被三万楚军击溃,刘邦对张良讲,函谷关以东的地盘都不要了,用来赏赐有功之臣。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韩信、彭越、英布等143人,全部封侯。

项羽为何只败一次就再无机会了呢?这和性格有关

《楚汉骄雄》

2任人唯亲

陈平在刘邦项羽底下都做过事,给出过很精准的评价:对于名声特别看重的,都去投奔项王。而务实肯干地归附了刘邦。陈平陈平最初在项羽那做事,为何转投刘邦呢?因为看清了项羽有功不赏,任人唯亲的做派。在那场流传千古的饭局上,一眼就看中刘邦终非池中物,萌生异意。分封天下后魏王宣布效忠汉王,项羽命令陈平劝说魏王回到西楚阵营,陈平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不久后的魏王又起兵降汉,大怒的项羽要追究责任,吓得陈平连夜投奔汉王刘邦。

如果真如史记所记载的一样,项羽只相信项家人和舅子哥。龙且、曹咎一直被项羽放在身边,唯独最没名气的大司马周殷从一开始就驻军九江国,镇守南方。楚汉末期的项羽面临无将可用的窘境,派遣侄子项佗,龙且北伐。结果被韩信一顿收拾,龙且战死,项佗毫发无损地回来。败军之罪全都由战死的龙且一人承担,这样做的结果让全军胆寒。

项羽为何只败一次就再无机会了呢?这和性格有关

来源于影视

3.用人不疑

项羽手下猛将如云,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等都是世间虎将。但项羽一直把他们当外姓人看待,项羽老窝被端,一河之隔的英布不发一兵一卒过河。与汉军鏖战的英布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直接投降,侧面证明了部将对项羽早有不满.

刘邦与部下的关系更纯粹,对想封为“假王”的韩信,直接封为齐王,陈平刚从敌营过来就给黄金四万两从事间牒活动。一路走来用人不疑,随机应变。

4.性格决定命运

纵观全局,项羽跟随他叔父起兵反秦开始(项梁是带领一个宗族暴动,项羽只是一个打手),后来项梁意外战死,承蒙楚怀王看中,项羽才走上舞台,上位后杀死上司宋义,弑君篡位,屠城杀降,逼走项梁儿子项襄,这一番下来,原先为抗秦而生的队伍早已不存在。剩下的只有靠项羽一人之力,捏成的军队,当项羽的势头达到强弩之末时,直接众叛亲离,抛弃军队,所以兵败逃至乌江边的时候,举目望去无一兵一卒迎接他,就知道江东父老已经放弃了他,拔剑自刎。

项羽为何只败一次就再无机会了呢?这和性格有关

来源于影视

天下属不属于他项羽,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汉大将军韩信、汉丞相陈平、汉淮南王英布、汉射阳侯项伯、汉平皋侯项佗、汉桃侯项襄......看看这些原项羽麾下的能臣猛将,远远不是一句“成者王侯、败者寇”就可以圆说的,刘邦可以失败一百次,但项羽只要失败一次,迎来的只有杀身之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