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郑和下西洋。
我们知道,近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崛起都发源于新航路的开辟和“大航海时代”的资本原始积累。
而比“大航海时代”稍早一点点的时候,中国也曾发生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而且郑和船队的规模和数量,都比后来西方的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船队要浩大得多,是当时真正的远洋巨舰,庞然大物。
但中国最终却跟“大航海时代”彻底地失之交臂,不得不令后人扼腕。
一 郑和其人
郑和这个人,就是个传奇人物。
他本来是元朝封疆大吏的后人,明初平定云南时被抓来做了俘虏。
俗家姓马,小名三保,回族。
从小就被阉入宫,后来跟了燕王朱棣,成了燕王朱棣身边的内侍。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下旨削藩。
朱棣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中一场重要的大战——郑村坝之战中,郑和立有大功,因而被赐姓“郑”。
明朝赐姓,多是赐国姓“朱”,郑和却被赐姓“郑”,这就是他立有特殊功勋的缘故。
二 强大的造船业
明朝初年,中国的造船业位居世界第一。
而且遥遥领先于世界。
这主要是宋朝和元朝的功劳。
宋元两朝,海外贸易极为发达,出现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商业上带来的这种红利,促使了国内的造船业迅速发展。
指南针和火药的出现,也为船队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朱元璋生平的第一劲敌——大汉皇帝陈友谅,更是一名骨灰级的巨舰爱好者。
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没少吃陈友谅巨舰的亏。
因而击败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就收编了陈友谅的船队,并且全力打造自己的巨舰。
明朝初年,江南各省的许多造船厂都能够打造远洋帆船。
郑和航行的宝船,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三 郑和下西洋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攻克南京,夺位称帝。
为了向天下宣告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展示大明的国威,朱棣派遣郑和率船队先后六次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极大地促进了亚非诸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为后世创造了一段佳话。
然而郑和航行的目的跟哥伦布、达·伽马大不相同,这也就注定了郑和的航行无法持续。
第一,郑和船队的航行任务主要是为了政治,而不是为了经济。
他是朱棣为了打造这种“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而举行的一场秀。
是为了向世界各国炫耀富强,而不是为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为百姓创造更多财源。
他所带来的经济交流是客观上实现的,而不是主观上想要实现的,因而影响时间非常短,也无法持续。
第二,郑和船队还背负着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朱棣虽然做了皇帝,但是建文帝却在紫禁城的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
这成为了朱棣一生的心结。
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始终有这样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成为了他的噩梦。
所以他不惜人力物力,只想在有生之年找到建文帝的下落。
这些目的上的不同,都使得郑和的航行只能是一场赔钱的买卖,而无法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真正的回报。
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都是为了寻找黄金,而郑和则不是。
在朱棣眼里,没有国家跟大明是平等的,所有国家都是大明的藩臣、子民。
各国跟大明之间的经济交流是“朝贡”,而不是贸易。
而当各国“朝贡”了各自的礼物之后,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往往会“赐”给“朝贡国”十倍乃至百倍市值的回礼,以此显示“天朝”的富强和无所不有。
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活动,自然无法获得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其实“朝贡国”们也并不理解,但是不会有人跟钱过不去。
于是有的国家索性就一年“朝贡”了一百多次,“朝贡”得朱棣哭笑不得,只好下旨给每个国家规定每年朝贡的次数,不准超额。
四 “禁海令”
西方的航海家发现了新的航线,立即就有大量的商人紧随其后。
而郑和发现了新的航线,绘制的海图却只能在兵部的档案库里被束之高阁。
明朝虽然破例组织了郑和的下西洋,但对民间,依然实行着严厉的“禁海令”,“寸板不许下海”。
朱棣死后,郑和在朱棣的孙子——宣德帝朱瞻基时期进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航行。
郑和在返航经过印度西海岸的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时溘然长逝。
从那之后,明朝的远洋航行就被以“劳民伤财”为由禁止,据说,郑和船队辛苦绘制的海图也被烧毁了。
在那之后大约60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不妨帮忙点赞,加一下关注哦~
你的每一次支持,对我都是很重要的创作动力!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