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天气预报说台风要来的时候,正在准备试茶,伴着我的,除了窗外随风摇曳的树影,便是桌面上的这朵莲花。
从来没有在白天完整地拍过这朵莲花,在它即将要凋谢的时候,决定好好给它亮一个相。
当初来的时候是五朵,现在只有孤零零的一朵了。
并且,还有点蔫蔫的——在福州40多度的盛夏里,除了泡在缸里的鱼,其它的植物,都带着日光萎凋后的失水感。
躺在一只紫砂的水盂里,等待着分秒逼近的凋零。花蕊里,时不时飘出一股幽幽的花香,清新,淡雅,却十分宜人。
像是在春茶季的高级白牡丹里,闻到过的一种香气。
衬托这朵莲花的,是一泡来自正岩的水仙。
这是今年武夷山胡歌家里,刚下来的轻火岩茶。
水仙做成轻火,其实也很不错。
虽然汤水不如中火、足火、高火那样醇厚,但水仙是乔木,乔木的特性,决定了它先天就自带稠滑感和纤维感,体现在茶汤里,就算是轻火岩茶,也照样拥有与别的轻火岩茶相比,更加稠滑的汤感。
于是,轻火的水仙,便得天独厚地,成为了岩茶新人入门级的必喝茶品。
果然,冲泡之后,汤水清新爽滑,又芳香细腻,真真是应了那一句“气温清兰蕊馥,香滑玉肌丰”。
没想到武夷山胡歌这厮,做足火岩茶不错,做轻火岩茶,也颇有两把刷子。
当他辗转收到这份表扬的时候,说出了真相,这是我爹做的,还被我说了一通:你喜欢那些足火高火茶,但顾客不喜欢.....
看来,要说通一位技术精湛的老制茶师、牛栏坑肉桂的御用制茶师,放下传统,来制作一款轻火岩茶,真是不容易。
除了亲生儿子的吐槽,还真想不到别的支点来撬动。
《2》
又隔了几天,拿到一泡莹老师寄给我的水仙。
是去年的存货,她在语音里说,这泡茶真心不错,这个茶农的技术,杠杠的。
虽然,我对一个胡纠人,鹦鹉学舌学人家北方人讲话,把“杠杠滴”三个字“拱”得别扭之极非常不接受,但是,她寄来的这泡水仙,还真不错。
汤水浑厚。这就满足了老茶客对水仙的念想。
汤水稠滑,浆感丰富,这就符合了水仙的品种特征。
鲜香扑鼻,兰香细幽,花香落水,水中含香,回甘生香,这便成功俘获了李麻花挑剔的味蕾。
并且,身为去年的陈年岩茶,丝毫没有普通陈茶的陈味、酸味、返青味以及杂味,这也令村姑陈刮目相看了好多眼。
拿它跟武夷山胡歌家今年的新水仙相比,发现极有对比性。
从火功上来看,一个是足火,一个是轻火。
从年份上来看,一个是去年的,一个是今年的。
正好两款都是水仙,两款都是乔木,不由得想到,可以做一个组合。
把两款水仙,合一起,让茶友们,同时感受一下新岩茶和陈岩茶的不同风味,以及,轻火水仙和足火水仙的不同风情。
就像大乔与小乔,同为江东美人,但性格与韵致,却完全不同。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款集合了新旧两款水仙的武夷岩茶组合,便唤作《铜雀台》吧。
希望这两款水仙,一陈一新,一轻一足,能带给列位看官不同的感官体验。
愿大乔与小乔,都被大家认可和喜欢。
正岩水仙(大乔)品鉴笔记
干茶:
条索粗、长、略深,色咖褐,干茶香有酵香,有药香,有淡淡焦糖香,茶梗叶脉粗大,纤维较老。
第一冲:
一揭盖,便是浓郁的焦糖香,飘扬而上,氤氲而来,仿佛云山雾海,迷离而醉人,甜丝丝,香喷喷。
焦糖香之后,盖上浮起来的,是当归般的中药香,伴着焦糖香,散发着一种沉郁深重的气息。
汤色橙黄,清澈透亮。
水感清甜,香滑,清新脱俗,水中花香清雅秀丽,不张扬,但却清新怡人。
汤感细、滑、柔、稠,是一条上好的绢布,沾湿了水,抚在身上的感觉。
轻盈、空灵、绮丽。
奇怪的是,明明盖香是浑厚沉郁的风格,汤水倒是完全相反,又清新又明媚。
实在是矛盾极了!
第二冲:
盖香是浓郁、深沉的药香,还有略带温情的焦糖香,清幽的花香在尾调里出现,极淡、极细、极悠长。
盖顶心的位置,有幽幽的木质香散发出来,是山场赋予的特殊气息,在盖香上的体现,也是好山场和不短的树龄,共同释放出的信号,它在告诉喝茶的人,这是一款山场幽深干净,树龄相对较长的水仙。
汤色渐深,呈现出一种血橙般的色泽,看上去饱满多汁,极富活力。
汤水轻柔似薄纱,像是冬天五点之后的坑涧,薄雾迷蒙,行走在山谷峭壁间,仿佛仙子的衣袂,抚过,触感曼妙而芳香悠长。
水柔、细、嫩,回甘里,清新的感觉伴着花香,还有洪波涌起的津液里迷离的花香。
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第三冲:
这一冲的盖香里,香型大变,揭盖的时候,居然是兰花的幽香,绽放在了盖子的顶心——盖碗的盖子像蒙古包的顶部那个位置——那是最聚香的地方。
在轻盈的兰花香盈盈绽放的时候,木质香和中药香,像白雪一般,纷扬而下,与兰花香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人面桃花相映红。
肉桂独有的辛辣味,居然也有一丝丝,在这一冲的盖上冒起,当然它不是肉桂,它只是树龄较大一些,且山场幽深一些,故此生出这般老辣之气息罢了——竟无端与肉桂的香气重合了去。
汤水细、滑、软、稠,兰香幽幽,荡漾在汤水里,这感觉,像极了陆放翁笔下的“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唯有香如故。
水仙的兰花幽香,在回甘里,也是轻盈而空灵的存在。
生津迅速而猛烈,花香氤氲在当中,舌面上甜丝丝,浆感十足而花香盈盈,这感觉,美好得过分。
正岩水仙(小乔)品鉴笔记
第一冲:
盖香是一半焦糖香,一半带蜜汁的花香。
焦糖香是微微的甜,当中伴着丝炒坚果的气息,又香又甜,还带着点酥脆之感,层次实在是太丰富了。
微冷却之后闻它,焦香中的气息变成了浅淡的花香,淡淡的幽兰,不浓不烈,那种惊鸿照影般的感觉。
汤水中是清浅的焦糖香,当中裹着是花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风韵。
水清新、空灵、妩媚动人,从汤水中可以感受到那座山场的气息——广袤、深远、树密、山高、云深、雾重……空山新雨,古寺晨钟。
第二冲:
焦糖香,仍然是盖香的主调,只是这一次焦糖香不再单纯,它变复杂了——加进了当归般的中药香,反而炒坚果的酥脆香气不见了。
水细而滑,温柔甜美,回甘中清鲜爽滑,暗香浮动。
从这温柔细腻的水仙茶汤,可以想见,它被采下来的时候,是极迅速摊晾的,否则不会留下这般稀罕的鲜;它被揉,被摇的时候,是温柔轻盈的,否则不会拥有这般轻盈丝滑的感觉;它被发酵的时候,焙火的时候,是精心掐着时间来的,否则不会拥有如此澄净的汤水。
倒在杯中的时候,汤色呈蜜蜡色,橙黄、晶莹,有琥珀之光。
心情瞬间大好,这汤感,太治愈了。
冷却后的茶汤,依旧稠滑似果冻。
兰花香半含半露在其中,缭绕在口腔里,升腾在舌面上,好似舌面上,绽放了一朵圣洁纯美的幽兰。
第三冲:
焦糖香弱了,清新透彻的兰花香渐起,慢慢地,兰花香成为盖上的主角,像是红毯女神般,压轴登场。
但焦糖香依然未曾完全散去。
它就像一位老将,廉颇老矣,但坚决不肯退场,宁做幕后,也要存在,它就成为了兰花香的背景墙,深重的褐色,点缀娇兰。
出汤之后5分钟,盖上的花香盈然,这兰香,持久而悠长,仿佛深长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
水清新、鲜爽、灵气逼人,通透豁达。
十分清新、像白茶一样。
这一冲,正是它的颜值巅峰。又清,又鲜,又香,又滑。汤汁饱满丰沛,内容稠滑丰腴。
第四冲:
焦糖香在前,花香在后,花香持久而坚挺,残留在盖上,仿佛大漠里的残阳,带着耀眼的光芒,洒遍金辉万里,只是迟迟不肯落下。
汤水是橙黄、晶莹、通透,水中花香撩人。
汤水细腻,清新,灵动,带着正岩山场独有的清,幽,深,幽长。
是夏季里那朵盛长的小白花一般的感觉。
汤水的尾调,有木质味出现,这是水仙树龄最好的彰显。
回甘里,舌面上有甘甜,有鲜爽,还有木质味,感觉这树的树龄,不会浅。
第五冲:
木质味出现在盖香上,轻轻浅浅,素净雅致,鲜爽感中和了木质味的苍老感,让人觉得清新、清鲜、灵动、鲜活。
花香还在,但比起木质味,又淡了一层,只出现在第二梯队,含羞带怯地。
焦糖香在尾调里游荡,它牢牢附着在盖子顶端,迤逦不去。
汤水依旧稠滑,并未降低,鲜爽度也极高,水清甜,回甘仿佛甘泉涌上,花香荡漾,留香很久。
是小清新风格的一款岩茶。
新茶友,最适合喝它。
【后记】
选中大乔与小乔两款水仙,做成这个铜雀台的岩茶组合,纯属偶然。
偶然间,旧年的水仙,与新的水仙,它们截然不同的两种风味,打动了村姑陈。
这种对比,正好给列位看官,一个极好的学习的机会,一本对比着喝懂水仙、喝懂新茶与陈茶的“工具书”。
旧年的水仙,有它的稠滑与浆感。
新的水仙,有它的清新与灵动。
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美好。
环肥燕瘦,希望能得了你的欢喜。
怎么判断一款武夷岩茶水仙是不是老丛水仙?从香气和口感入手!
四个角度解读武夷岩茶普通水仙、高丛水仙、老丛水仙的区别!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有时候,我宁愿喝一泡慧苑老丛水仙碎末
多少年的树龄,才是老丛水仙?闲聊老丛水仙背后的5个小秘密
水仙比肉桂味淡,不,水仙和肉桂,是岩茶界的李白和杜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