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石勒 > 逆袭 >

刘曜建立前赵:关中称王石勒建立后赵:奴隶的逆袭

趣爱秀 2021-08-20 03:15:01 原文链接:网络

刘渊逝世:汉国皇帝刘渊逝世后,太子刘和继位,结果刘和被弟弟刘聪杀害,刘聪得以即位。

公元318年,十六国汉国的丞相刘曜自立为皇帝;次年,刘曜将国号“汉”改为“赵”,史称前赵。

刘曜建立前赵:关中称王石勒建立后赵:奴隶的逆袭

刘曜是汉国建立者刘渊的养子,在汉国与西晋交战时,立下了赫赫军功。

刘渊去世后,刘曜继续辅佐刘汉政权,统兵与西晋作战。

西晋灭亡后,刘曜被任命为大都督,镇守长安并负责陕西的军务,之后又升任为丞相,与骠骑大将军石勒一同辅政。

当时,刘汉政权中另一个实权人物则是大司空靳准。靳准利用当时皇帝刘粲的信任把持朝政,野心日益膨胀。

第二阶段,刘聪在位时,石勒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刘聪无法节制石勒。石勒成为了关东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刘渊死后儿子刘聪即位,为了笼络石勒就任命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已有二心的石勒拒绝了这次任命,这很明显是石勒对新任君主的挑衅。

刘曜建立前赵:关中称王石勒建立后赵:奴隶的逆袭

想要摆脱汉国的石勒,将目光转向了南方。他想率军攻占汉水到长江一带,建立割据政权。311年,石勒攻陷宛城(今属河南南阳市)后准备向襄城(今属湖北襄阳市)进攻。但由于军粮短缺、很多士兵染上了疫病,再加上晋军将领王导准备率军向北进攻石勒。石勒只好听从张宾建议,向北折返。

石勒意识到自己实力不足,无法向南发展,所以选择继续和汉国其他的军事力量合作,驱逐晋朝在中原的势力,以便以后自己占据中原。311年,石勒率军与汉国将领刘曜等人配合,攻陷了晋朝的石勒在汉国先后为刘渊、刘聪、刘粲三位君主效力,他自身力量的发展也可以根据这三位君主的在位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刘渊在位时,石勒依靠军功地位逐渐提升,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并逐渐壮大。石勒投奔刘渊后被封为辅汉将军、平晋王。

汉国在对外扩张时,石勒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晋朝在冀州、青州(今山东省东部)和兖州(今山东省西部)的势力相继被石勒驱除,这些地方基本都被纳入汉国的统治范围。

在与晋军作战的过程中,石勒不仅逐渐壮大了他的部众,而且还吸纳了不少汉族士人来加入他的队伍,这其中就包括他的重要谋士张宾等人。尽管石勒名义上仍然是汉国的将领,但有了智囊团队之后,石勒渐渐地开始自作主张,成为了一支近乎独立的军事力量。

第二阶段,刘聪在位时,石勒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刘聪无法节制石勒。石勒成为了关东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刘渊死后儿子刘聪即位,为了笼络石勒就任命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已有二心的石勒拒绝了这次任命,这很明显是石勒对新任君主的挑衅。

想要摆脱汉国的石勒,将目光转向了南方。他想率军攻占汉水到长江一带,建立割据政权。311年,石勒攻陷宛城(今属河南南阳市)后准备向襄城(今属湖北襄阳市)进攻。但由于军粮短缺、很多士兵染上了疫病,再加上晋军将领王导准备率军向北进攻石勒。石勒只好听从张宾建议,向北折返。

石勒意识到自己实力不足,无法向南发展,所以选择继续和汉国其他的军事力量合作,驱逐晋朝在中原的势力,以便以后自己占据中原。311年,石勒率军与汉国将领刘曜等人配合,攻陷了晋朝的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

为了实现雄据中原的野心,石勒借机杀掉了据守青州的汉国将领王弥,还吞并了他的部众。这无疑是对汉国皇帝刘聪的公然挑衅。尽管刘聪对石勒杀害王弥的事情十分不满,但害怕石勒生异心,所以并没有处罚他,反而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

312年,石勒原本计划进攻建康(东晋都城,今南京),但最终还是接受张宾的建议,放弃向南方进军的打算;决定以襄国(今属河北邢台)和邯郸为基地,

专心经营河北(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刘曜建立前赵:关中称王石勒建立后赵:奴隶的逆袭

但晋朝在河北还有残存势力,幽州和并州仍由晋朝官员管辖。石勒率军攻入幽州治所蓟县,抓住了刺史王浚并处死了他,后来又吞并了并州。

石勒将王浚的首级献给刘聪后,刘聪任命他为大都督,负责陕东的军务。此时汉国在函谷关以东的领土基本上由石勒管辖,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由丞相刘曜管辖。他们二人是汉国举足轻重的地方大员。

第三阶段,刘粲继位后,石勒不仅是辅政大臣,还是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地方大员;在平定都城政变后,石勒自立为王。

318年,刘聪病逝后,太子刘粲继位,石勒与刘曜一起辅政。不久,大司空靳准在都城平阳发动政变,自称汉天王,刘粲被他杀害。石勒得知此事后,命令部将张敬率领五千士兵做前锋,自己亲自率领五万人讨伐靳准。

丞相刘曜也从长安出兵准备讨伐靳准。刘曜在进军途中自立为帝,石勒被刘曜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还被封为赵公。石勒自然是不甘心向刘曜称臣的,他和刘曜两人开始暗地里争权。随后石勒向平阳进军,希望征服更多的领土和收服更多的部众。

不久,靳准被下属靳康等人杀害,平阳城内的汉国故臣向刘曜投降,还把传国玉玺给了刘曜。石勒得知后大怒,增加了兵力攻打平阳。在攻陷平阳后,石勒安葬了刘粲,烧毁了城内的宫殿。自此,平阳和洛阳以东的地方都被纳入石勒的势力范围。

刘曜迁都长安,在第二年将国号改为“赵”,史称前赵。不久石勒派左长史王修给刘曜送捷报。但刘曜却认为王修是来为石勒探听虚实的,于是杀了王修。但王修的副手逃到了石勒那里,告诉了他王修被刘曜杀害的事情。

石勒原本就希望脱离汉国自立,刘曜篡改国号和杀害王修的做法,使得石勒不再有所顾忌。因此石勒决定和刘曜彻底决裂,在襄国即赵王位,正式建立后赵。汉国就此一分为二。

刘渊逝世:汉国皇帝刘渊逝世后,太子刘和继位,结果刘和被弟弟刘聪杀害,刘聪得以即位。

公元318年,十六国汉国的丞相刘曜自立为皇帝;次年,刘曜将国号“汉”改为“赵”,史称前赵。

刘曜是汉国建立者刘渊的养子,在汉国与西晋交战时,立下了赫赫军功。

刘渊去世后,刘曜继续辅佐刘汉政权,统兵与西晋作战。

西晋灭亡后,刘曜被任命为大都督,镇守长安并负责陕西的军务,之后又升任为丞相,与骠骑大将军石勒一同辅政。

当时,刘汉政权中另一个实权人物则是大司空靳准。靳准利用当时皇帝刘粲的信任把持朝政,野心日益膨胀。

后来靳准发动政变,杀害了刘粲,还屠杀了在都城平阳(位于今山西临汾市)的刘氏皇族,自立为汉天王。尽管靳准控制了都城平阳,但汉国境内镇守长安的刘曜和镇守襄州的石勒都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大员,靳准无法对他们发号施令。

当时汉国的政局走向就取决于靳准、刘曜和石勒这三股势力的博弈。

靳准想要真正统治汉国,必须消灭这两个人。但他自知没有对抗他们的军事力量,所以选择向东晋称臣,以寻求东晋援助。但东晋立国未稳,无法向靳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在刘曜和石勒看来,靳准是弑君的乱臣贼子,必须讨伐。所以他们二人暂时选择合作,相继出兵向平阳进军讨伐靳准。他们两人虽然都想消灭靳准,但各自都有争权的野心。原在平阳城内的刘汉故臣太保呼延晏等人逃出城后,投靠了刘曜,并提议让刘曜当皇帝。

刘曜随即自立为帝,以皇帝的名义赦免了境内的罪犯,但死刑犯和靳氏一门不在赦免的范围内。刘曜自立为帝后,任命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还把他封为赵公。

石勒被刘曜封为赵公,就意味着石勒要向刘曜称臣。石勒既然在名义上无法占到便宜,就选择在军事行动上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实际利益。

石勒先行展开了对平阳的攻势,平阳附近的巴人、羌、羯等族十多万部落向石勒投降。靳准与石勒交战失利后,自知无法击退石勒,派出了侍中卜泰去石勒那里准备投降。但石勒拒绝与卜泰谈判,直接把他抓了,然后送给了刘曜。

石勒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向刘曜暗示,平阳城内并没有归附刘曜的意思,刘曜即使称帝也没多少人认可。刘曜在见到卜泰后对他说,只要靳准肯迎他进入平阳、承认他的帝位,靳准可以继续主政。刘曜其实是想引诱靳准向他投降,而不是向石勒投降。

卜泰向靳准传达后,靳准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答应,因为他杀了刘曜的母亲和兄长,并不相信刘曜真会放过他。

没过多久,靳准的下属杀了靳准,并推立尚书令靳明为盟主,让他与刘曜和石勒交涉。靳明让卜泰把传国玉玺交给了刘曜,刘曜大喜过望。

靳准一死,汉国的三股势力就只剩下刘曜和石勒了。刘曜和石勒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他们很快就开始围绕都城平阳争权夺利。石勒听说刘曜得到传国玉玺后非常愤怒,增加了大量兵力向靳明进攻。靳明无力击退石勒,只好坚守城门不出,并向刘曜求援。刘曜派了部将去救援靳明,但是被石勒打败。

石勒进入平阳城后,安葬了皇帝刘粲,烧毁了宫殿,将浑仪和乐器搬到了襄国。刘曜则派了人去接收靳明所率领的平阳城内平民一万五千人。靳明投靠刘曜后,包括靳明在内的靳氏一族全被刘曜诛杀。

刘曜意识到石勒的军事实力强大,自己无法与他抗衡,所以在平阳安葬了自己的母亲后,将都城迁到了长安。第二年,刘曜将国号改为“赵”,史称前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