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日本投降 >

日本投降幕后的真相

趣爱秀 2021-08-19 15:00:44 原文链接:网络

1941年12月7日,当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的消息传来时,面对欢呼雀跃的部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一脸愁容,他叹息着说:“我们只是惊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无独有偶。在东京为偷袭成功而沸腾时,两个月前刚辞去首相的近卫文麿神情黯淡地对身边的人说:“真是干了件愚蠢的事。这就注定日本必将战败!”

果然。1942年夏秋,美军在中途岛和瓜岛击败日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局,同年末,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反攻德军精锐扭转了欧洲战局。法西斯轴心国败局已定。其时,是允许德日意三国求和,还是将法西斯政权彻底消灭,成为摆在盟国面前的新问题。

饱受法西斯野蛮进攻的各国都认为,必须彻底铲除德国、日本这样的侵略策源地,不能与之谈和,以免让其得到喘息卷土重来。1943年1月,罗斯福同丘吉尔、戴高乐会谈,正式宣布“德国、日本和意大利需无条件投降,这才意味着能保障未来世界的和平”。同年11月,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也同意这一要求。作为当时中国元首的蒋介石,也在开罗会议上赞同美英的要求。按照反法西斯“四强”共同达成的意见,在意大利已经投降后,德国、日本的议和之路已被堵死。

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时,首都柏林被苏军攻陷,元首兼头号战犯希特勒自杀,国土绝大部分被盟军占领,继任领导人邓尼茨的司令部所在地守军也向英军投降。至此,德国彻底“无条件”投降了。

其实,1942年中途岛海战大败后,日本上层感到打败美国已没有可能,便努力寻求讲和,美国却不加理睬。1943年以后,以天皇为首的日本上层知道军事上败局已定,一面要求部属以“玉碎”式的疯狂尽量给盟军多造成伤亡,另一面也积极寻求秘密谈判。美国为减少损失并摸清对手的底细,也派代表与日本密谈。1945年春,尽管日本的本土尚未攻入盟军一兵一卒,前首相近卫文麿等人鉴于德国的例子,向天皇建议应尽快结束战争以保存元气。天皇的意思是,让尚未参加对日作战的苏联出来调停,并说明“无条件投降为实现和平的唯一障碍”,言下之意可以有条件投降。

罗斯福总统不赞成对日通融。然而,1945年4月,罗斯福突然去世后,以副国务卿、原驻日大使格鲁为首的“日本帮”,积极鼓吹可保留日本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继任总统杜鲁门称赞格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此时,欧洲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事实上形成两个阵营。美国从未来控制亚太的战略需求出发,想利用日本的天皇制及原有的统治机器对抗苏联。美国的这些表态改变了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是战时对日政策的一大变化。

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的次日,天皇的“御弟”高松宫大佐将在瑞士的秘密代表藤村义良海军中佐的来电报告天皇,说美国态度已有松动: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以保留天皇制。

接到美国提出的有松动态度的投降条件,日本新任首相铃木贯太郎等人倾向于接受,天皇却仍寄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想去掉“投降”字样改为“体面和平”。当时日本军界要人认为,苏联是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经它出面调解,日本一定会取得比“投降”更好的媾和条件。同这种愚蠢的想法形成对照的现实是,苏军正大举向远东调兵,准备给日本最后一击。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公开发表了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里面没有谈到天皇制的问题。据战后美方当事者回忆,杜鲁门曾提议在《波茨坦公告》中写上“可保留天皇制”的字样,因其他人反对而放弃。此时,日本最高层对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虽在报纸上发表了公告的删节本,却声称“不予答复”。据后来有人考证,日本政府所讲的“不予答复”带有日后再考虑的意思,可是外务省官员用英文表述时翻译成了“不予理睬”,这又激怒了美国最高层。

美国总统及其身边的高官认为,垂死的日本对已经留有宽大余地的《波茨坦公告》竟声称“不予理睬”,傲慢至极。于是趁原子弹7月试验成功的机会,决定尽快使用核武器,不仅打击日本,也向苏联显示一下自己的超强实力。

1945年8月6日,美军向广岛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这时,日本天皇和首相还在等待苏联对调停的答复,未作反应。8月9日上午,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传到东京,日本当局最后的希望破灭。在当夜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天皇否决了陆军方面继续作战的要求,于10日晨做出“圣断”,向盟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在最后附加一项“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

日本的态度很明确,投降的前提是“不改变天皇统治大权”,这其实正是美国方面在5月间传达的条件。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曾这样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此话一语中的!……

本文完整版请移驾访问:https://www.jinchutou.com/p-1503862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