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雍正 >

什么是火耗归公?雍正为何推行?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趣爱秀 2021-08-19 13:28:18 原文链接:网络

看过“雍正王朝”这部影视作品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雍正在登基以后就推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三大改革政策。或许各位对于前两者都了解一些,起码从字面意思上就有所了解了。然而或许说到火耗归公就有些陌生了。

什么是火耗归公?雍正为何推行?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一、“火耗”是怎么回事?

自明万历开始,百姓基本都是拿白银来交税,农民直接缴纳粮食。就看一下白银吧,几乎在民间看不到所用白银的沉淀,就是影视作品中展现的银锭。散碎的小块银子才是民间所用,有一些是铸造银锭时残留的,另一些则是直接用铁剪子从银锭上剪下来。长期使用碎银早已氧化变黑,当地官府征收的大多是这种氧化变黑的碎银。

然而,上缴国库需要有统一规格的银锭,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将所征收的散碎银重新熔铸。玩过金银首饰的人都知道,重铸10克的金器一定不能超过10克,其过程中会有损耗。类似地,官府将散碎银子熔铸、再铸的过程也会有损失。这样就有问题了,就像某人收了百姓1万两银子,重铸过程损失50两,只得9950两。然而我必须将10000两全部上交,因此为了弥补,我只得再让百姓多交50两,火耗就是多征收的那一部分。

什么是火耗归公?雍正为何推行?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二、火耗归公是怎么回事

说完这些我们就明白“火耗归公”是怎么回事了,就是让官员们将塞进自己腰包的火耗钱全部上交,归公家所有。而清朝也是实施很多明朝的制度,其中官员俸禄也是按照明朝标准来执行(七品芝麻官只能获得45两年薪)。于是,觉得工资不够花的各级官员又想出了“火耗增收”的妙法。

因此火耗并没有随着明朝的破产而成为历史的陪葬品,反而愈演愈烈,居然有的地方一两银子的火耗有六七钱。更有甚者,有人收火耗越来越严重,今天比昨天还要翻一倍,到明天还要再翻一倍。这样就导致天下各地到处都是贪官污吏,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在清朝初期,抗缴火耗而引发的民变到处都是,往往让官府非常头疼。

那么,既然征收火耗丧失民心,为何不讲政策废除了呢?实际上早在康熙50年(1711年)之时,陕西巡抚噶什图就提出了这种建议:除了官员自己必须的花销外,其余的都留着填补各省亏空。可以说这就是“火耗归公”的苗子,然而当时的康熙已经荒废朝政了,而且被“九龙夺嫡”折腾的不轻,想接触这个敏感的话题已经没有力气了,于是就没有继续进行火耗改革。

雍正接班后为了解决烂摊子,而且也为了让逐渐严重的财政危机得到缓解。就在即位后的第三年实行火耗归公。当时有这样一种规定:清廷规定: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用火量,征收后统一纳入国库登记。征收的火耗额外部分除了填充国库外,还以筹集廉价白银的形式进行分配,这是各级官员工资之外的额外收入,用于补贴家庭。

什么是火耗归公?雍正为何推行?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三、其中都有什么内容

由于之前火耗有问题,因此当时的山西巡抚诺敏和山西布政使高成龄陆续给雍正大帝上奏折,希望让火耗归公能进展下去。主要有四点内容:首先,即使火耗有问题,然而还是不能废除,还是要征收。其次,应该让各省来实施征收火耗的权力,由县令决定征收多少,然后让巡抚和布政使统一规划再决定。再者,知府和县令不能留着收上来的火耗银子,一律交给巡抚。最后就是递交给巡抚后,巡抚和布政使再将其中一部分拿出来还给下面官吏,让下面的官吏可以享受一些特殊待遇,这样官吏的开销也就比之前充足了很多。

而且这俩人还说出了火耗归公的优势:其一就是巡抚和布政使行使征收火耗的权力,就能够杜绝下面官员随便征收火耗,这样地方官员就很难贪腐了,百姓就没有这么大压力了。其二就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集团财政得以增加,收上来的火耗银子,除了给官员们一些补贴,剩下的就能够收归国库或者省里的藩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