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所公司是否能留住优秀员工、是否能长足发展,这个公司的CEO起着决定性作用,同理,一个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军队的将领。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可以发现,剧中出战前将领总要对自己的士兵训话,形式接近于今天的演讲,就像高考前的百日冲刺,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信心。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军队有董卓的飞熊军、吕布的陷阵营、马超的西凉铁骑、蜀汉后期的无当飞军、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孟获的藤甲兵等等。
历史上还有许多将领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甚至断送国家命运。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当初鸿门宴的时候亚父范增就看出了刘邦的不怀好意,暗示项羽刺杀刘邦,但项羽举棋不定,不仅错失了机会,后面还听信小人谗言,猜忌自己的谋士,这一切最终都成为项羽失败“不肯过江东”的重要原因。因此,将领的每一个举措都有可能决定到战争的成败,英明的举措将保佑军队免受无妄之灾,反之则是遭受灭顶之灾。
赵良栋出生于天启元年,甘肃宁夏人,自24岁应召入伍后,为清军屡立战功。赵良栋58岁的时候,在深知自己身体状况不如往日的情况下,主动请缨,率领五千步骑归复四川。当时面对滔滔江水和敌人一波接一波的乱箭,赵良栋却毫无惧意,传令说:“你们看我鞭子指向进军,谁敢退后就砍头!”众将士全都应诺,在乱箭中穿行,尽管有不少人倒下去,但没有人后退。这一举动震慑到了敌军,敌军本就士气不齐,这下更是溃散逃跑,赵良栋出兵不到十日,巡抚张文德出降,成都得以收复。
康熙二十年,赵良栋又奉命打击南明政权,进朝天关,前去接应在昆明与吴世璠相持的清兵总指挥彰泰。与彰泰接头后,赵良栋巡视了一遍彰泰布下的死士里连营,觉得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迟早有一天会弹尽粮绝,便向彰泰请战:“我们不如迅速决战,一来我们所拥有的粮草量无法支撑作战太久,二来以绝后患,免得对方趁其不备找来援军。”彰泰偏向于稳,不喜欢太激烈的作战策略,便说:“皇帝培养的军队怎么可以轻易送到敌人手下残害呢?而且你也刚刚来,理应休息一下,休息完我们再商讨作战方针。”
赵良栋内心觉得荒谬,便自己率领着军队攻打南坝,直逼昆明城下。彰泰考虑到赵良栋的军队一路奔波,士兵肯定是十分疲惫,再这样打下去怕是会被拿下,又劝赵良栋说:“你的军队已经很累了,你先退下,让蔡毓荣来打。”赵良栋却说:“我的军队都打到这个地步了,眼看昆明城就要拿下,怎么可以把这个功劳让给别人?”彰泰一想好吧,那我只能让天子的军队陪你打了,于是下令全军出击,最终拿下了昆明城。清军攻破昆明后,清兵大肆扫荡了昆明城,掠夺了许多财物,但赵良栋一无所取,他手下的军队也没有人敢去拿。
在攻打四川的时候,赵良栋于密树关安营扎寨。差不多安排妥贴后,赵良栋觉得肚子有些不舒服,便找了个草丛方便。中途他无意瞟了一眼身边的环境,突然发现地上有一群蚂蚁排了一长条往远处爬,他若有所思。解手完毕后,他回到营帐中马上下令:“立即转移,违者立斩!”士兵们都很不理解,才刚刚扎好营,怎么又要转移?这不是白白折腾么?但军令如山,士兵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心里不爽地吐槽了几句,然后一起又把营帐转移去了一块高地。刚刚扎好营,天空一下子暗了下来,不一会落下了倾盆大雨,军队一开始扎营的地方因为地势较低,如天然聚水盆一般积满了雨水。若不是刚刚赵良栋强制转移,大家这会已经被水淹没了,众人这才明白赵良栋的意思,有些后怕的同时,纷纷称赞赵良栋的先见之明。
赵良栋虽然履历战功,人也颇有些谋略,但是他很喜欢自陈战功,尤其是在他晚年的时候。据历史记载,赵良栋晚年一共上书自述战功三次,分别在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二十七年和康熙三十四年,最后一次赵良栋在上书中指出,自己的战功被大将军图海、彰泰和大学士明珠隐瞒,实际上他为朝廷做的远超皇帝所认为的。
彰泰倒是觉得委屈——赵良栋不听命令执意决战的事他都没说什么,现在他可倒好,回过头来落井下石。赵良栋可能也是人老了,没什么好念叨的,就喜欢讲讲自己年轻时候的英雄事迹;抑或是大限将至,最后在皇帝面前刷一波存在感,让皇帝记住他这个大功臣。但他这一步却惹怒了康熙帝,直接被批“气量狭隘”,还把他的奏疏发还。虽然康熙帝很生气,但是念在赵良栋年老力衰,还是给他封了个一等爵位。
赵良栋虽然晚年有些自鸣得意,但总的来说还是一名十分有勇有谋的将士,为清朝政权的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