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隋炀帝 > 黑化 >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趣爱秀 2021-08-19 04:07:30 原文链接:网络

要全面的了解这段历史,必须想明确一个概念:世家门阀。

世家门阀始于东汉,对,就是从那个名声极好的,千古一帝刘秀手中开始的,这也是他名声极好的原因。

终结于朱温,标志性事件是白马之变,从时间上来看跨度很大。在世家门阀势力期间,门阀势力大于皇权,可谓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他们有蔑视皇权的资格,因为很多皇帝实际上是世家门阀的安排。

比如“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他们是陇西李家的人,对于皇帝贴过来的热脸,陇西李家迅速应对于冷屁股——拒不承认。

记住世家门阀这个概念后,我们下面就分几点,来逐步揭开这段历史: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杨坚

1:隋文帝杨坚。

杨坚是关陇集团的第二代,由于宇文家族的后续乏力,一代不如一代。杨坚凭借家族势力和广泛的人缘,取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最终成功走向前台,取代周建立了隋朝。

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隋朝属于和平演变,正因为这个原因,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杨坚因为权力有限,选择了鸵鸟的方式,不管不顾,他固然名声也非常好,但留下了一个必须强力整治的摊子给杨广。

这里又得解析一下关陇集团,关陇集团是由“关陇八大家”组成,分别是陇西李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

实际上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于关陇集团。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杨坚和独孤伽罗剧照

2:杨坚伟大的“爱情”。

隋文帝终身一夫一妻,这在封建社会的皇帝中非常罕见,即使到了今天也为无数人讴歌,在他之前还没出现过如此“伟大的爱情”。

杨坚妻子是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信的长女北周明敬皇后,四女唐元贞皇后,七女隋文献皇后,也就是独孤伽罗。一门三后,可谓史上第一老丈人,独孤信是个超级美男子,著名的“侧帽风流”的典故说的正是他。

猛的一看,哇!这老丈人太牛逼了,他们家族岂不是不得了?实际他们家族上并没什么名气,独孤家族之所以能出三个皇后,恰恰是因为独孤信死的太早,独孤家族式微。否则给一个强大的家族,跟皇帝联婚的话,其他人还要不要混了?

从保持平衡的角度出发,独孤家族既是圈子里的人,又成不了气候,实在是最佳选择没有之一,三个皇帝都这么选择就是明证,这也是独孤家族一门三后的真正原因。为什么他们如此畏惧外戚势力?想想汉朝晋朝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17岁的杨坚娶了14岁的独孤伽罗,在新婚之夜,独孤伽罗就逼杨坚发誓:终身不纳妾。事实上,杨坚也确实做到了这点,即使他当了皇帝以后,也没有纳妃。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14岁的小女孩,为什么就能这么强势?14岁的小女孩能懂多少?这明显是家族的安排,杨坚对她的许诺,实际上是对她家族的许诺,对关陇集团的许诺。

独孤伽罗在当了皇后之后,弄了个“妇官”制度,公告实行一夫一妻制,虚设文宫,不设置妃嫔。这下就算杨坚想娶妃子,也不可能了。本来丈夫对她好,大家心照就好,可她呢?却是不管杨坚做不做的到,先在制度上保证,并公布于世。

除此之外独孤伽罗还干预朝政,和杨坚在朝中称“二圣”,朝中的官员都不知道,到底是谁说了算。对于这点,魏征说的很明白:“后每与上言及整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好一句“往往意合”,表面意思是她们总是意见一致,但仔细想想,以独孤伽罗的强势和独断,她怎么可能迁就杨坚?所以魏征那话的实际意思,是朝政是独孤伽罗说了算。

在杨坚执政时期,他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实施了府兵制,这些政略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关陇集团,但实际作用并没有多大。

3:杨广的婚姻。

隋炀帝有记载的八个妃嫔:

1:萧皇后,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育有二子一女;

2:萧嫔,赵王杨杲之母;

3:陈婤,陈后主第六女;

4:陈氏,陈后主第四女;

5: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第十四女宁远公主;

6:陈后主之妹容华夫人蔡氏;

7:王氏,李渊外甥女;

8:崔氏,隋东郡公崔君绰女。

认真看看隋炀帝的所有妃嫔们,早期的那些全部出身于江南世家,没有一个出自关陇集团。如果杨广把“谋兄”、“淫母”、“弑父”、“幽弟”,这些人性残忍到了极致的事情,都做了个遍的话,为什么他就没有看上一个关陇集团的女子?是关陇集团的女子们都长得如此不堪吗?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杨广

事实上杨广一共只有四子二女,四子:杨昭、杨暕、杨杲、杨铭,二女:南阳公主、杨妃。这也可以证明:杨广的妃嫔并不多。

大隋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13岁的晋王杨广娶了12岁的萧氏。不管杨广以后如何雄才大略,在他13岁的时候,只能是听父母的,或者说是服从母亲的安排。

那么独孤皇后给儿子,安排了一个怎么样的正宫呢?

萧皇后,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自幼由舅舅张轲收养,因为张家贫寒,她自幼就有操劳农务,也就是说杨广的外戚势力几近于无。这也是关陇集团对杨广表明了态度:休想拉拢分化我们,我们只想控制你。当然当时的太子杨勇也是一样,太子妃的出身也不是关陇集团女子。

有人会说萧皇后说到底,也是江南世家出身,那么就可以通过她,来拉拢江南世家。事实上杨广确实这么做了,但最后证明根本行不通——行不通的原因会在下文解析。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杨广

4:杨广的主要经历。

589年,晋王杨广率军五十万,攻破建康南朝灭亡。随后杨坚下令,杨广将建康夷为平地,并将南朝的所有王室和大臣们押送到北方。

摧毁建康是关陇集团的一个决心,但建康作为“衣冠南渡”的标志,是汉人们的根基所在,在汉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建康被彻底摧毁,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真正动手摧毁建康的人——杨广,也被汉人们深深的记恨,是化不开的仇恨,这点作为胡人血统的杨广很难理解。

当你面对一个团体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拉拢其中几个,分化他们的团体,利用拉拢的人一起去打击其他人,但这个办法早早被关陇集团堵绝。杨广使用的办法是消耗他们的实力,等他们实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想办法寻找外力,全面打击他们。

到了杨广继位,他的主要措施: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由于这几项大工程,固然有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作用,但杨广的真实目的是:消耗关陇集团实力,包括开科举制度,实际上也是引进科举寒门,来对抗世家门阀。

如果说其它几项措施,还不够明显的话,三征高丽就再明显不过。高丽只是一个小国,十多万兵马就足够,当年杨广南征也不过五十万兵马,但是征高丽却动用了115万大军,再加上运输的民夫,足有五百万人。三征高丽具体过程如下:

(一)一征高丽损失惨重。

共115万兵马,兵分三路,左右两路军再分十二路,计划完成各自任务后,最后会师平壤。同时来护儿率领水军,从海上进攻。

分兵这么多路,却不允许轻军独进,行动前必须请示杨广,得到回复后才能进军。

按理杨广早年率军灭南朝,起码说明他有足够经验的,懂得如何指挥。征高丽他却别出心裁的,开设了受降使,规定:只要高丽投降,不得攻击不得杀俘虏。

以至于在攻城中,好不容易差不多攻下了,高丽方面马上投降,隋军就得马上撤回来,并停下来等,等候杨广的裁断。而且攻城是消耗战,城内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可以赶紧运进去。

等人员休息够了,物资运输完毕,高丽又不投降了,隋军只能重新进攻。如果一次两次还好,问题是高丽数次投降都是这样——这样的打法高丽处于不败之地,杨广不知道吗?他肯定是知道的,他的目的就是消耗隋军,消耗关陇集团的军事实力。

一个小小的辽东城,就正面阻拦了,隋朝的中路大军数月,师老城坚战意皆无,加上边路惨败只得撤军。

同时杨广令宇文述率九路军,长途奔袭,行军途中坑埋了粮食,却遭到高丽的坚壁清野,后方也没有补充粮草,最后因为缺粮全军覆没。30万五千人,剩下2700人,宇文述也没受到什么处罚。

(二)二征高丽。

刚刚进攻高丽没几天,眼看胜利在望,突然后方发生了杨玄感叛乱,隋军不得不撤军,回师迅速平定了叛乱。

这次叛乱可以看成关陇集团,给杨广的一次警告,因为并没有动真格,只是围攻洛阳,杨广大军回撤后,叛军马上就作鸟兽散。如果叛军分兵镇守潼关,不需要太多,有几千人就能阻拦杨广大军很久,叛军有足够时间攻进洛阳。

叛军的很多将领,是出征大将们的儿子,共有五六十人。这么多二代聚集在一起,明显是经过组织的,同时也是表明一种态度,以至于杨广拿这些人也无可奈何。

最重要的是,天下人俱可反杨广,唯独杨玄感不可以,因为他是杨素的儿子。杨素是杨广最信任的人,杨玄感的造反也表明了杨家的态度,也就是说杨广的根基已经不稳。

可以说杨玄感造反,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对皇帝赤裸裸的羞辱。为此杨广杀了三万多人,都籍没其家,当然都是杀鸡给猴看的,绝大多数都是冤杀的。比如杨玄感曾经开仓放粮,这些受过赈济的百姓,都被杨广坑杀。这算什么事?拿老百姓来出气,视人命为草芥。

(三)三征高丽。

受到警告的杨广,依然不屈不挠,发动了第三次东征高丽。这次士兵们大量逃亡,怎么拦都拦不住,逃亡者十之六七。

不管士兵逃亡有没有组织,是不是被默许的,最后出征的军队人数并不多,而且士气低落兵无战心。但即使是这样,隋军依然很快击败了高丽军,高丽再一次很无耻的投降,杨广再一次很无耻的接受。

但在隋军回师后,高丽又反悔投降,杨广大怒企图再次出征,这时候他已经指挥不动了,没有军队愿意出征。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由于这几项大工程,在杨广别有用心的指挥之下,效果非常明显,隋朝减少了三分之二人口,极大的消耗了世家的实力。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杨广

杨广不仅不体恤民生,还故意通过一些手法,达到死更多人的目的,虽然他没有直接下令杀人,但他为了达到一己之私,恶意大量牺牲老百姓的性命,以此来消耗世家门阀的实力。完全不择手段,手法令人发指,绝对是历史上最残暴的暴君,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些人对他歌功颂德,称他为一代明君。

诚然大运河对后代是有意义,但完全可以不死那么多人,东征高丽更是明显,大量隋军被杨广任性的坑死,不能因为他有一点功,就无视他的恶。

对于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三下江南,杨广晚年有一句诗:“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看看,死了几千万人,他就轻飘飘的一句,毫无内疚感。

三征高丽之后,杨广明白中原世家的实力,已经被他消耗的差不多,于是他就进行他的最后一步:三下江南。下江南的目的,自然是想拉拢江南世家对付关陇集团,这时候的江南世家的实力,足以对抗关陇集团。

杨广可谓忍辱负重,深谋远虑,算计精准,这时候江南世家已经具备实力,他不惜开了各种条件拉拢,可惜他犯了原则性错误,而且作为胡人血统的他,不了解当时的汉人对正统和大义的固执。

江南世家完全不搭理杨广,因为:

1:以前之所以听他的话,因为他背后的关陇集团实力,不得不不听从。现在既然自己够实力了,为什么还要听你的?

2:他不是正统汉人,汉人自然希望建立汉人的天下;

3:他亲手毁了建康,他是天下汉人的仇敌,谁还会跟他合作。

这时候北边已经乱成一片,各路叛乱不断,十八路反王,六十四道尘烟。杨广得不到任何支持,江南世家也不待见他,唯一跟随杨广的宇文家,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这点杨广心知肚明,他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果然没过多少年,杨广死在宇文化及手中。

5:综合评价杨广。

无可否认杨广雄才大略,能忍辱负重并深谋远虑,但他极其自私残忍,为了一己之私,以消耗无数百姓生命为手段,达到打击世家门阀的做法,绝对是历史上最残暴的暴君,这点不管他有什么功绩,都是洗不白的。

杨广确实被黑的很惨,因为他得罪了天下的所有人,老百姓骂他,汉人骂他,世家骂他,继任者也骂他。只要是骂他的,不管对不对,大家都乐意听,骂得越狠越是掌声一片。从这点上来看,杨广名声这么臭,完全是一点也不冤。

相对而言,杨坚名声出奇的好,那是因为他完全听从世家的,实际上他什么都没有做,连政令都是“往往意同”。当时的舆论掌握在世家手里,自然也投桃报李,在正史上把他夸成了一朵花,无数优点毫无缺点。

在正史上名声比杨坚更好的,也就只有刘秀,其实刘秀也是同一类型,完全没有作为,完全服从世家。正是自刘秀开始,世家掌管了政治舞台,认真看看正史上关于刘秀的记录,除了一堆形容词,还有什么?

但是在封建社会农耕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统治阶级的不作为,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福利。从这点上来看,老百姓们对于刘秀和杨坚的喜爱和认同,也是完全有理由的。

除了杨广,朱温也被黑的很惨的,朱温对百姓还算不错,但他终结了世家门阀,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6:世家门阀的结局。

杨广的抵抗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也动摇了关陇集团的实力,山东门阀乘势而起,皇帝可以拉拢山东门阀对抗关陇集团。李渊甚至敢对关陇集团下手,比如他杀了刘文静和裴济。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使强势如李世民,也只能对关陇集团徐徐图之。直到武则天时代,她处死长孙无忌,清算长孙家族,才宣告了关陇集团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陇集团的退出,并不意味着世家门阀的退出,即使在武则天加强了科举制度,大量引进科举寒门,也没有怎么影响到世家的地位,世家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方式控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世家的对策是招女婿。不信的可以去查查:自李世民本人起,有唐一朝,稍微有点权力或者有点名气的人,不是五姓七望的人,就是五姓七望的女婿。整个朝堂算起来都是亲戚,如果不知道对方怎么称呼,直接喊连襟总不会错。

“五姓七望”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李世民

真正的改变是:武则天时代开设武举,引进了大量科举寒门武将,更换多名关陇集团的大将,整个唐军面貌焕然一新!那么经过武则天改制后的唐军,战斗力究竟如何呢?

很快在营州之乱中得到了检验,营州之乱的起因,是契丹遭受了大雪灾,冻死了很多人,剩下的人也难以为继。当时契丹臣服大唐多年,他们自然向大唐都护府求援,但是大都督不仅不援助,还变本加厉的收取物资。忍无可忍又活不下去的契丹,发生了暴乱,他们杀死了大都督,占据了都护府,并瓜分了物资。

营州之乱本质还是无组织的叛乱,因为它没有长久规划,暴乱后也没有任何战略行动,只会待在原地,连逃跑都不会。叛乱的契丹首领很害怕唐军,他不仅亲自释放唐军俘虏,还跟他们诉苦说:都是大都督欺人太甚,我等绝无反意,只待天兵一至,即刻率军出城投降。

但唐军认为: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给他们来个狠的,而且契丹部落元气大伤,将无战意兵无战心,正是穷追猛打的好时机。

唐军会这么想也是对的,因为唐太宗起,唐军彻底把契丹打服,契丹首领那么害怕唐军,也是明证。

同时武则天也需要一场大胜,来壮大新改制后的唐军军威,如此软柿子不捏,更待何时?于是令旗一下,唐军凶猛出击,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名,交战结果是——唐军全军覆没,28名将领全部被俘虏。

这下彻底激怒了武则天,她派出了最能打的悍将:王孝杰。王孝杰自幼征战无数,无数次对阵突厥,契丹,吐蕃,从无一败绩,能力强悍经验丰富。唐军是出动了最好的大将,再加上数倍于契丹的兵马。

而契丹这边,首领突然病逝,导致军心大乱,外无援兵内无斗志,兵力又远远不及唐军,这仗还怎么打?如果可以投降的话,估计契丹早早就投降了。

这样的实力对比,唐军简直是大人欺负小孩,没有不赢的道理,然而一战之后唐军大败。第一猛将王孝杰,不仅打了这辈子的第一次败仗,还战败身亡。全军的根基已弱,再厉害的绝世猛将,也只能是无力回天。

武则天面子上挂不住,一口气派出二十万大军,呈碾压之势,死活都要赢了这场。契丹从开始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打赢唐军,到经过两战,已经打出了信心,果然一战之下,契丹再次轻松击败二十万唐军。

幸亏这个时候,契丹的百年死敌突厥,看到契丹大本营空虚,对契丹发动了突然袭击。契丹没有提防,在腹背受敌之下,终于被突厥和唐军打得全军覆没,大唐先后出动四十万大军,终于平叛了这次营州之乱。

雄才大略隋炀帝的残暴和黑化,源自于世家门阀

武则天

营州之乱是具有标志性的,从那以后唐军的外战几乎没有胜绩,铁血汉唐成为过去。武举的开放,也是导致了藩镇割据,几十年后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再之后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再多说。

直到唐末农民起义,各藩镇纷纷作乱,这是真正的天下大乱,严重的打击了世家门阀的根基。最后朱温在白马杀得人头滚滚,毁灭了世家门阀们最后的一点精英,标记着世家门阀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