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司马炎 >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趣爱秀 2021-08-18 19:26:57 原文链接:网络

公元265年,司马昭崩中风而死,司马炎袭位称晋王,同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继位为帝,建国号大晋,司马炎30岁即位55岁病故,在位25年,司马炎在位期间,正是其年富力强,能够建立一番事业的时期。同时,司马炎也遇上了天下分久必合,人民群众渴求统一的历史背景,倘若司马炎能把握机会,利用现有条件,励精图治,必将能与唐太宗宋太祖建立相当的功业,成为开创百年王朝基业的风云帝王。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司马炎

然而,尽管司马炎建立了消灭魏、蜀、吴三国的煊赫功业,出现了太康之治,但是西晋帝国不久便迅速险象迭生,危机四伏,更是在其死后不久产生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西晋遂成短命王朝,而后来侥幸偏安于江南地区的东晋帝王,朝权也被士族门阀所占据。苟延残喘几十年后被刘宋所取代,这一切种种后果,莫不与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种种为政举措所息息相关。分析其中缘由和历史背景,对于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片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导致国策出现重大失误

司马炎是一位非常注重总结历史经验,由于司马氏建立晋国是建立在曹魏皇室衰弱,大权旁落于权臣的基础之上,于是司马炎即位之后,为避免司马氏政权重蹈曹魏政权的覆辙,于是大肆分封诸王镇守地方并授予实权,仅仅在几年的时间,司马炎便封了57个王。

司马炎为避免诸王过多干预朝政,就派请他们赴任冯国都督诸军事后出阵要害,这些诸王不仅担任朝廷官职,而且还可以自行任命封国官吏,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魏明帝曹睿

尽管司马炎的为政举措是总结曹魏的灭亡经验所做出的,但他对曹魏灭亡的历史经验缺乏正确认识,曹魏灭亡形式上是当权者独揽权力,手足骨肉相残,皇室中合法继承人几乎被赶尽杀绝,加之皇帝生活淫糜,造成生理短命,皇室权力难以支撑和维护,最终被异性权臣所取代,但从深层原因来看,在于朝廷权力配置平衡,皇帝独揽大权,朝廷中的军政官吏缺乏相对应的权力制衡,不合理的官吏任用,导致权力高度集中,而君主对这些权力的驾驭主要在于个人的谋略、权术和政治能力上,而并没有建立在一个合理的规范,一旦君主个人缺失或丧失驾驭的能力,则朝廷军政大权就会被权臣所窃取。

司马炎本想通过大量分封诸王并授予实权来壮大王室的力量,巩固皇权,然而结果却最终造成了一大群争权夺利的野心家在,他死后不久即产生了令西晋灭亡的八王之乱。

同时,司马炎也认识到曹魏灭亡,在缺乏群臣的拥戴,因此在继位后大肆分封王室的同时,也大肆分封功臣,先后分为用500多个侯,并授予许多特权及其收买人心,获得官僚阶层支持,增强司马氏政权的合法性。在当时,此举是巩固王权的一个有效策略,然而司马炎将这种权宜之计,当做治国的国策,长期贯以执行。在客观上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造成了本已十分难以节制的世家大族,骄奢淫逸之风盛行,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底层民众生活更加贫困,严重激发社会矛盾,使西晋灭亡建立了社会基础。

同时,司马炎建于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四方造成汉朝灭亡,于是在统一全国后,司马炎下诏将州郡的兵全部罢免,大郡设立百人士卒,小郡设五十人,大将军有名号而不领兵,实行军民分治。这一政策的结果是,少数民族起义起兵时,各州郡县皆无抵抗之力,导致天下大乱,西晋灭亡。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晋武帝

因此,根据这一系列问题来看,司马炎在重大决策平衡各方势力消弥矛盾纠纷能够完成统一价值潮剧,但另一方面,司马炎有主见而无远见,有精明的算计而无高瞻远虑,以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虽建功于当时,却贻害于后世。

能亲贤臣,却不能远奸臣

司马炎在攻灭东吴之前,还能够包容忠臣的劝谏,如平蜀有功的将领邓艾被钟会诬陷谋反被杀,西晋的朝臣个个都知道邓艾的冤屈,却没有人为他申辩,后来一郎段杓给司马炎上书说到,邓艾本是一个屯田放牛出身之人,攻灭蜀国之时已近七旬,岂会造反,邓艾造反只不过是钟会强加给他的罪名构陷,邓艾的处境实在是可怜,望陛下能够归还其田宅,令其归葬故里以平蜀之功,封赏于后人,激励天下追求立功的人为陛下效命。然而,司马炎对这番直言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却没有执行。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邓艾

之后司马炎灭吴后,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建立的功业与汉高祖、汉光武帝不相上下。有一次,他向司隶校尉柳毅说道,我能与汉朝的哪位皇帝相比,柳毅对他说道:您能和桓帝和灵帝相比。

司马炎说,我再差也不至于跟那两位相比,柳毅说:桓帝灵帝卖官陆爵的钱都收归国库,而陛下您卖官陆爵的全都进入了自己的口袋,从这个方面来讲,您还不如桓帝和灵帝。司马炎听到这种贬损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我解嘲说道,桓灵之世,哪有你这样的人,我有你这样的直臣当然比他们强。

司马炎,对于有拥立之功的拥立之功的贾充皇后之父的杨俊多加纵容包庇,致使他们结党营私,使西晋王朝纲纪废弛奢靡成风,选官不论才行,只重出身,为西晋灭亡种下种种恶果。

有精明的算计,却没有英明的决断

司马炎主政最大的败笔,就是立自己痴傻的儿子司马衷为帝。司马炎能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自然是一位明达善谋能断大事的人,然而立司马衷为帝,这并不是由于他智商低或一时糊涂,而是由于当时的情势难以抗拒,情非得已之下的无奈选择。

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跟司马炎成为皇储也有关系,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位,由于司马师战死后没有后嗣,所以他的爵位由司马昭继任,司马昭得位之后处于内心不安,于是他决定把次子司马攸继任给司马师继任景王的爵位。

历史上记载,司马攸多才多艺,具有声望,强过司马炎,司马昭非常喜欢,他常说:天下是司马师打下的天下,我只是侥幸居于相位,我死之后,大业应当归为司马攸。后来司马昭听信山涛等人的劝谏,不能废长立幼,于是便立司马炎为世子,司马昭临终之际嘱托司马炎要照顾好司马攸,不能骨肉相残,由此看出司马攸对于司马炎皇位具有的挑战和威胁。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司马昭

是在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就迅速立了太子,然而不久,自己的长子司马轨便夭折,次子司马衷成为实际上的长子。

司马炎建立西晋时,司马衷只有八岁,当时虽然生性愚鲁,但年龄还小,还不表现得那么明显,顺利地成为太子。后来司马炎十分清楚司马衷的痴傻,深知这个儿子难以担当国家大任,需要更换太子,但是皇后杨氏却坚决反对,每当司马炎说太子天性愚鲁不堪重任时,杨皇后就会反驳说,自己儿子虽不聪明,但天性纯良,若加以教导,必有长进。

由杨皇后要维护自己儿子的太子名分,因此对于司马炎的试探异常的坚决反对,大肆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同时,皇后杨氏对司马炎说,如果要立贤的话,他的弟弟司马攸比他更有优势,因此在心理上,这让司马炎十分难以更换太子司马衷。

同时,杨皇后为了巩固太子司马衷的全位置,与司马炎的权臣贾充进行政治联姻,太子迎娶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妃妃,贾充为司马炎有拥立之功,权倾朝野党羽甚多,司马炎对他十分礼遇,如此以来,司马炎想要更换太子便十分投鼠忌器,此后迫于群臣的压力,司马炎对太子进行一次考试,表面上看司马炎被欺骗,实际上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罢了。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贾充

司马炎让司马衷当太子之后,做了一番精心的设计,他令太子的同母弟诸皇子镇守要害,以增强皇室的控制力,同时担心杨氏的权力太盛,就任王佑担任北军中侯掌管禁军,从这种权力布局制衡的角度来讲,司马炎可谓费尽心机,如意算盘打得响亮。

然而历史的车轮毕竟不是他手上的一盘棋,天熙元年司马炎驾崩,其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一年之后贾南风发动政变杀死朝政大臣杨骏,之后爆发到八王之乱,鲜卑贵族刘渊之子攻破长安,俘获司马邺,西晋灭亡。此时,北方便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局面,生灵涂炭此时距离司马炎死只有二十几年。

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司马炎,为何没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洛阳被前赵攻破

好了,这篇文章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记得点点关注,为我们点赞、评论、转发,您的支持是我们的最大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