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鸦片战争 > 新中国成立 >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趣爱秀 2021-08-18 12:50:37 原文链接:网络

第一阶段: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39年6月3日-1839年6月25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国际上将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获胜,中方被迫与英方签订《南京条约》。此次战争严重危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1841年5月29日、30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

1842年8月29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主要规定了中国开放新的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关税协定等内容,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战争结束,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施行。10月8日(八月十五日)又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通过这些附件条约,英国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等许多特权。

1843年1月3日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50卷出版;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名中“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844年7月3日、10月24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44年7月3日,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英签订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后,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内容除没有割地赔款外,几乎包括了中英《南京条约》中的所有条款,并且有些条款比《南京条约》规定得更加具体。、1844年10月24日,中法签订《黄埔条约》,基本内容同于上。这两款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发端于中英《南京条约》,同时引发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权益的狂潮。

1847年07月20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47年7月20日 (农历六月初九),上海发生徐家汇教案。

1850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崩;3月9日,咸丰帝继位;11月22日“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病逝,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写的《世界地理大全》,把它编成“《四洲志》”。书中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

1851年1月11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农民军于广西金田发动反对满清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农民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53年3月29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1860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1861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 。代表人物即晚晴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

1864年8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赞同;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

1894年7月-1895年4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因战争开始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丰岛海战,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政府仓皇迎战,这场战争最后以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告终。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894年9月15日,黄海海战战败,清政府丧失黄海制海权,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成果损失殆尽。

1894年11月24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4年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并通过了《兴中会章程》。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合并成立为中国同盟会。1912年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898年9月21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戊戌变法(别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其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因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历时103天)。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899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 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史学家又把这次事件称为“庚子国变”或“八国联军之役”。部分西方国家也使用“拳乱”的名称(Boxer Rebellion)。日本则有人称为“北清事变”。

1901年9月7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由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905年8月20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复兴会合并而成),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等任庶务;除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同盟会确认其政纲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随后创办《民报》,进行起义思想准备。

1910年~1911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黄花岗起义(又称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是指1911年中国同盟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 这场起义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会议上由孙文提出,赵声、黄兴主持筹划。1911年4月27日下午,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连开三枪,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最后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1911年10月10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清宣统三年)是指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通过革命党人努力,终于在武昌发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义。起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帝制政体,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1912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月3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临时政府组成。孙中山主持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各省代表联合会增选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临时政府九名国务员名单。九名国务员是: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此三人为同盟会员);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此二人为江浙立宪派首领);内务总长程德全、司法总长伍廷芳;海军总长黄钟英、财政总长陈锦涛。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溥仪退位,宣告了帝制的终结,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帝国主义国家压迫临时政府对袁世凯妥协,他们拒绝承认临时政府,宣称“袁世凯拥有列强信任”。二是袁世凯诱胁兼施,在清廷和临时政府之间居中渔利,隐居于操纵整个局势的地位。三是临时政府内部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与袁世凯相呼应,从内部破坏革命。四是革命党人内部存在种种问题,或以为革命已经成功,斗志松弛,主要妥协;或争权夺利,造成组织涣散;或对帝国主义列强乃至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坚持进行革命的孙中山等人反而处于少数地位,他们当时又尚未认识到必须唤起民众,因而软弱无力。结果,南京临时政府以清帝退位,实行共和为条件,同意推袁世凯为总统。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3年7月12日(农历1913年6月9日),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但是,“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优势的武力,很快把讨袁军打败。8月18日南昌落入敌手,9月1日,南京又被攻占,原来宣布独立的各省,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先后撤销独立。“二次革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败了。领导这次革命的孙中山被迫又一次流亡日本,重新组织力量,准备发动新的革命。

1915年12月12日~1916年2月25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反帝制运动在深入发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背叛共和,护国战争爆发。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6年2月25日,袁世凯放弃洪宪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但仍然想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并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7年6月13日黎元洪在率兵入京“调停”的张勋威逼下颁令解散国会。7月1日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6日孙中山等离沪南下,17日抵达广州,掀起护法运动,联合桂系、滇系等西南地方实力派,讨伐北洋叛逆。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一次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8月,南下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段祺瑞继承袁世凯武力统一中国的衣钵,决心以北洋武力镇压西南护法,挑起第二次南北战争。后因军政府内部军阀势力反对,排挤孙中山,与北方政府进行和谈。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二阶段: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19年5月4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全国多地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决定暂缓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五四运动爆发,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进步,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1920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起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1921年7月23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闭幕时间待考察)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选址浙江嘉兴南湖),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建立了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1922年7月16至23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这里当年是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也是我党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共二大。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1927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五卅(sà)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正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五卅运动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1924年~1927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孙中山采取党内合作,如:共产党员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1927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终于失败, 国民革命宣告彻底失败。

1927年8月1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它指的是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起的针对中国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927年9月9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之一。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汪伪政府背叛革命,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1927年12月11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积极而英勇的反击,鲜明地树起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旗帜。它的失败再次证明:在帝国主义援助下的反革命势力,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并占据中心城市的情况下,要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革命只有在反革命无法完全控制的广大农村,才有可能积蓄力量,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

1928年4月28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所率的部队与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1928年12月29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28年6月4日,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不治而亡,张学良接统东三省。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东北易帜”是指张学良在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皇姑屯事件后,日本为了自身利益对张学良威逼利诱百般阻挠易帜,张学良被迫推迟易帜时间。张群、吴铁城、宋大章到达沈阳,更坚定了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决心。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1930年~1931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30年~1931年,蒋介石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围剿”,而毛泽东、朱德采用“避其主力,击其虚弱,乘胜追击”的方针,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0年5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

在这篇著作中,作者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指明了从前调查方法的缺点和改进方向。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931年9月18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1934年10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第五次“围剿”是在第四次进攻苏区失败半年后,蒋介石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外战应打不去打,内战想打打不赢,仍不肯善罢甘休,经过半年准备,于1933年9月,又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蒋介石的作战方针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具体的是“步步为营,节节推进,堡垒公路,连绵不断,经济封锁,滴水不漏”。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围剿”和反“围剿”争夺了一整年。此时红军领导权为“左”倾教导者所掌握,无力突破。国民党军包围圈却越来越小,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城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中央的“左”倾领导错误,开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于1935年10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的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中共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12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场军事政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37年7月7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七七事变(别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拉开了全面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7年9月至1946年6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1937年8月13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淞沪会战(别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标志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该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的全面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阵亡校尉级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0余名(不含牺牲后追晋者)。

1937年9月至11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

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1937年12月至1938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日本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此事件由松井石根和谷寿夫指挥,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人数超过30万。这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最有代表性的暴行之一。

1938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台儿庄会战,也叫做“台儿庄大捷”,发生在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峰县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因为这次会战的地点在台儿庄,故称为台儿庄会战。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这是继平型关作战以后中国军队取得又一次伟大胜利。这一胜利,提高了前线士气,振奋了民族抗战精神,毛泽东对于这次会战的意义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百团大战是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1945年8月15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日本投降日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的日期。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同年9月,日本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随后在南京递交投降书。日本投降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1945年10月10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双十协定》(又称《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指1945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就国内和平问题举行谈判后签订的文件。 《双十协定》列入了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等12个问题,但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且协定公布后不久就被蒋介石公开撕毁。但尽管如此该协定签订也是有意义的,其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6年6月26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原军区主力由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6月26日晚间分两路突围。接着,国民党军队更大举进攻华东、晋冀鲁豫、晋绥、东北以及海南岛等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同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明确指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些论述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打败中国反动派的决心和信心。

1947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千里挺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的历史事件,至9月30日,先后解放县城24座,并在17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依托山区安置了后方,胜利完成了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三大战役也叫三大会战,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3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百万雄师过大江,总统府易帜,标志着南京的和平解放,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结束,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1949年10月1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旧时代结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