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徐志摩 >

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趣爱秀 2021-08-18 04:43:19 原文链接:网络

1931年11月19日,济南西南郊外的党家庄一带突然响起一声巨响,一架邮政飞机撞山失事了,这架飞机名字叫做“济南号”。机师王贯一、梁壁堂,以及搭乘的乘客徐志摩同时遇难。在上海万国殡仪馆里,无数徐志摩的崇拜者都来为他送别。在徐志摩灵柩前有两位女性哭的十分悲恸,一位是徐志摩的前妻,一位是现任妻子陆小曼。此时在北京还有一位美貌的女建筑学家林徽因,因为事务缠身,不能前去送别。她请她的丈夫梁思成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木板带回北京,挂在家中。面对徐志摩的意外早殇,三位女性的心态各不相同。林徽因是“憾”,张幼仪是“怨”、陆小曼是“悔”。

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徐志摩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是张幼仪名嘉玢,名门望族之女。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她的二哥张君劢(音迈),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

1912年7月,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嘉森)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到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就学,该校首任杨达权,重视女子教育,张幼仪在此受到了先进教育。

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张幼仪

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徐志摩和张幼仪

张幼仪是一位非常贤淑的女子,熟悉她的人回忆说:“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秀外慧中,亲故多乐于亲近她,平时大家都不称呼她的名字,叫她二小姐”。徐志摩和张幼仪是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结成伉俪的。婚后第二年,徐志摩北上求学,小两口是聚少离多。张幼仪不愧是大家闺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孝敬公婆,掌家理财,徐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家里开办的有电灯厂、蚕丝长、布厂、丰酱园、裕通钱庄等,一开始张幼仪只是帮助公公理财,后来公公干脆全权委派她全面经营管理。张幼仪和徐志摩生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徐积锴,由张幼仪抚养长大,老二夭折于德国。

徐志摩婚后北上求学到美国、英国留学。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觉得徐志摩一个在英国没人照顾,夫妻长期分居也不行,于是他写信给徐志摩,让他把张幼仪接到身边方便照顾他。

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1921年张幼仪到达英国,和徐志摩住在伦敦郊区叫沙士敦的山村中。

没过多久,林徽因也来到了英国,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开始对林徽因展开追求,他像着了魔一样,这时候张幼仪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因林徽因而心烦意乱,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赶快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并请人带口信给张幼仪,表达离婚的意愿。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中写道:“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出离婚,他告诉她,他们不应该继续他们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他提出:‘自由之偿还自由’,他认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他说:故转液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亦……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张幼仪一人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来到巴黎,1922年初,张幼仪又随路过巴黎前往德国读书的七弟到柏林待产。1922年2月24日生次子彼得,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据张幼仪说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1925年,彼得(徐德生)3岁死于腹膜炎。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这个C就是张幼仪。

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经时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后来甚至从政,当过民社党的执行委员,兼任财务部长。1949年移居香港,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苏医生曾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也是离异有子女。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大儿子徐积锴)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与其父自私风韵相反。

时过境迁的张幼仪为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在共同生活了18年后,1972年苏医生病逝,张幼仪赴美,1988年病逝于纽约。

徐志摩和林徽因

徐志摩和林徽因是一段注定无缘的未了情。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就认识。那时候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爱徒,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林长民很有个性,锐气逼人,能言善辩,谈锋极健。他和徐志摩一见如故,并成忘年交。常以‘小友’称呼他。

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林徽因

1921年初春,林长民到英国游学,同时送爱女林徽因到英国读书,林徽因此时正值芳龄,徐志摩一见倾心,又是写诗,又是通信,又是约会,两个人朦朦胧胧同时又轰轰烈烈的谈起了恋爱。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是结了婚的男人,就提出要徐志摩先离婚再跟他谈其他事情。徐志摩为了她还真跟张幼仪离婚了。可不知道什么原因林徽因又跟着父亲回国了,落下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林徽因回国不久就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爱,但没有立刻举行订婚仪式。这又使徐志摩旧情复燃、穷追不舍。没有订婚是梁启超老先生的意思,一是检验一下林徽因的感情。梁启超知道徐志摩还在热爱着林徽因,林徽因又受西式教育浸染,深怕两人重拾旧爱,驳了梁家的面子。基于此他要儿子和林徽因双双赴美留学,学成之后再订婚,结婚。二是怕梁思成、林徽因订婚给热恋中的徐志摩重大打击,毁了他这位心爱的弟子。他要用时间冷却徐志摩的爱情火焰。梁老的良苦用心徐志摩当然不知道。但事已至此徐志摩的追求就自然落空了。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相伴左右,还同台演出了泰戈尔的短剧《齐德拉》。日日相见却无言再通衷情,只能徒增烦恼。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第二年在加拿大结婚。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到底如何,为什么和刚刚恋爱就匆匆返回中国,绝情与徐志摩又藕断丝连,频频书信往来?身为大家闺秀、梁府之媳妇的林徽因到死都三缄其口,而且徐志摩写给她的大量的书信和诗文,至今都下落不明。想起来此种感情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了。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林徽因曾做一首诗纪念她和徐志摩的恋情。

《别丢掉》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看完这首诗,诗里写的都是朦胧的思念,虽然徐志摩对她是爱而不得,我想徐志摩也成了她人生的一部分了。

徐志摩与陆小曼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陆小曼

陆小曼是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名眉,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北平法国圣心学堂。陆小曼自小聪明活泼。中西文学很扎实,又通音乐、绘画,而且对小说和剧本精通。她的父亲是陆定、字静安,号建三,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回国后任赋税司长长达20余年。1920年陆小曼嫁给了父母给他选定的丈夫王赓。

王赓19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他先在密歇根大学读了一年,二年级进入哥伦比亚,三、四年级进入普林斯顿,读历史和政治系,一九一五年以名列第十四位(共一百一十六名文科生)的优异成绩毕业。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同年他受到美国西点军校的约谈,到那里接受美国陆军高等教育。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同学。1918年6月回国,并供职于北洋陆军部。

陆小曼生性活泼好动,王赓却严谨有度,不苟言笑,葆有军人之风。陆小曼和徐志摩相识于1924年,这段时间正是徐志摩失恋极度空虚的时候。郁达夫说:“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哪里还顾得上纲常伦理?哪里还顾得上家风宗法,当这些事情在北京的交际圈传遍的时候,我就佩服志摩的纯真合小曼的勇敢”。王赓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些的人。陆小曼和徐志摩爱情被广大吃瓜群众描述为勇敢追求爱情的人,是新时代的楷模。面对种种流言蜚语,徐志摩偷偷溜回了英国。最终陆小曼在北京与王赓离婚。王赓选择了主动成全。

徐志摩和陆小曼有情人终成眷属。还在北京举办了轰动一时的婚礼,当时请了半个京城的名人参加。为了镇住那些老封建对他们婚礼的舆论压力,他们一而再的去请了以反封建为名的梁启超作为他们证婚人。梁启超说要我做证婚人也可以,需要答应我在婚礼上作训斥礼,徐志摩以为老先生不会真在婚礼上训斥他们。结果梁启超真在大庭广众之下骂的二人抬不起头来:“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娶,陆小曼你们。。。。以后要痛改前非重做新人。从在婚礼上做如此之证婚词,可见梁启超是最封建的一个老顽固,他用封建礼教的眼光看待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很多年后,徐志摩的朋友说,梁启超的这个证婚词几乎毁了徐志摩和陆小曼。婚礼之后,徐志摩和陆小曼无颜在北京待了,就匆匆南下,定居上海。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海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为了照顾陆小曼,专门雇了厨师、司机、奶妈、佣人等十几个人,每个月开支要500元大洋。陆小曼长期生活五度和不加节制,造成胸口疼的老毛病,他的医生翁瑞午就建议他吸食大烟治痛。徐志摩也欣然购置。

新婚后徐志摩家人也断了对徐志摩的经济帮助,徐志摩和陆小曼生活压力骤然增大。徐志摩渐渐体会到了操持家的难度,于是拼命写书,代课,后来兼着几个大学的课程仍然无法弥补家用,甚至要他的家庭医生翁瑞午接济他们,有一年徐志摩要去英国,是翁瑞午把家里的古董字画拿给徐志摩出国后卖了当作日常费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被翁瑞午和他的家人照顾到去世。

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陆小曼参加侄女婚礼

徐志摩和他爱过的三位女性

翁瑞午与陆小曼晚年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结合无疑是悲剧。徐志摩单纯、浪漫不善驾驭,陆小曼一味的挥霍无度,是他们合欢不能长久。徐志摩的去世敲醒了陆小曼,从此陆小曼不在出去应酬,潜心搜罗徐志摩的诗文后来编成了《徐志摩全集》。全集的跋《编就遗文答君心》可见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悔恨之情。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