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康熙 >

为何康熙要雍正善待礼亲王后代?

趣爱秀 2021-03-27 21:30:04 原文链接:网络

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满清问鼎中原,在烽火狼烟中,一顶顶铁帽子脱颖而出。这些宗室将领们,南征北战,为大清的基业立下赫赫战功。

 

在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中,有三位实际上是一家:礼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第一代礼亲王代善是克勤郡王始祖岳托的父亲,是顺承郡王始祖勒克德浑的祖父。如此荣耀,在大清皇族中可谓绝无仅有。努尔哈赤16个儿子,并且都有赫赫战功,但只有代善能在多次风暴中保全自己。即使到了康熙年间,代善家族依旧荣光无限。康熙在其遗诏中还特地交代雍正,要优待代善后代,这与其家族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为皇权的一脉相承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与其他兄弟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在他年轻时,就追随父兄征战。努尔哈赤起初本想让长子储英继位,但褚英却偏偏不争气,被废除继位资格,最终无疾而终。之后,努尔哈赤认定代善为继位人。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封代善为大贝勒,位居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之上。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威望的提升,权力的加重,代善成为爱新觉罗内部斗争的“标的物”。1620年,先是有人举报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关系暧昧,接着又因为计较住宅问题而引起大汗不满,后处理家庭矛盾不公而被训斥。最终,努尔哈赤废除了代善的储位,并收回其部属。从此,经过打击的代善,行事变得低调起来。加上他性情温和,遇事不露锋芒,在之后的斗争中多次化险为夷。

努尔哈赤去世后,由于没有明确继位人,有希望继承的只有代善与皇太极,但低调的代善不仅没有争夺,反而主动推举皇太极继位。在皇太极时代,由于皇权集中的需要,代善同样受到一些排挤,但终究度过难关。由于多年的征战,代善积累不少功劳,皇太极称帝时,封他为“和硕礼亲王”,并加授“皇兄”称号。

 

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同样没有指定继承人。当王公贵胄为了皇位而剑拔弩张时,代善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没有明显偏袒其中一方。最后,各方达成妥协,拥戴六岁的福临继位。但权斗并未结束,为了维护皇室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代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儿一孙(硕托与阿达礼)。正是这种高风亮节的作风,晚年的代善得到了非常高的尊崇,堪称清初爱新觉罗家族的楷模。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代善的支持,皇太极、顺治都难以上位,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康熙、雍正。因此,在代善去世后,顺治特批一万两抚恤金,是当时亲王标准的两倍。后来,康熙在追忆这位伯祖时,曾充满感激地褒奖他“忠冠当时,功昭后世”。面对大清王朝创业元老的后代,皇帝给予一定优待,并不过分,尤其在清朝那个人情社会,还能体现自己的帝王风度。

 

家族影响力大,成为皇帝需要笼络的势力

代善的八个儿子,三人成了亲王,两位郡王,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在皇族内部,礼亲王家又被尊为实际上的掌门人,号称“诸王之首”。各家王爷出席活动时,礼亲王的位置往往比较靠前;在满清八旗中,代善家始终有强大影响力。

清朝从始至终,都是以满清八旗为基本依靠力量。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照顾旗人的利益,维护八旗的稳定。在康熙传位雍正之时,朝局不稳,尤其需要八旗上层家族的支持。代善家的影响力大,自然就成了皇帝倚重的力量。

 

此外,在康熙朝,代善的后代,并不完全靠祖上荫庇,也出现几个有功之人,比如康亲王杰书。杰书曾为镶白旗都统,参与过平定三藩的战争,劝降了耿精忠,剪除了吴三桂的羽翼,收复福建;击退郑经,让朝廷腾出手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后来,杰书回朝时,康熙亲自迎接。

秋媚说:皇室善待礼亲王后代,与当初皇太极打击礼亲王的目的如出一辙,更多出于政治上的权衡,需要他时可以高高挂起,不需要时也能让其迅速边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