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乾隆的评价向来都是有好有坏的,乾隆本人可是多才多艺的不仅饱读诗书还擅长吟诗作对等等,可是在治国方面很多人是不敢苟同的,他把皇权专制发挥到极致压缩中国创造力的空间,还有人说因为他盲目自大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落后西方百年的开端而且他还是个挥霍无度的人,清朝国库空虚也是因为乾隆花重金寻欢作乐而导致的,总之对于乾隆的评价是好坏过半的,今天就来说乾隆吟诗作对点状元的故事。
清朝每三年会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其中有一项殿试是皇帝直面考生的,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乾隆就喜欢考考这些考生的思维是否敏捷,而乾隆刚好又擅长吟诗作对,所以每次都会出一些高难度的上联来考验考生,如果不加思索就能对上来则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敏捷、才思不错,说是苦苦想半天都对不上来的就说明是个读死书不会变通的人,自然难堪大任了,所以乾隆王朝有很多机敏的人才与乾隆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很大关系的,单单读书厉害的人乾隆还看不上呢。
有次科举和往常一样,又一批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来参加殿试,每个考生都知道这是博取功名的最好时机,因为最终的排名越靠前就能分配到更好的官职,所以到了殿试上每个考生都会全力释放自己的才思希望皇帝能够看中,而这次考试最终剩下两个表现都不相上下的考生,一下子难以判断谁才是状元的最佳人选,像是一场球赛一样平分自然要加赛一场了,而乾隆的脑中刚好闪过一个对子来让两个考生一绝高低。
当乾隆杜对出上联后,第一个考生直说对不了,而第二个考生也没对出来,可他却一直在绞尽脑汁来对这个对子,于是不会的考生转身就走了,毕竟说出不会那一刻,就相当于弃权了,可谁能想到乾隆把那个转手就走的考生叫住了,还说这届状元就是他了,第一个考生很惊讶,第二个考生更惊讶,不会还能当状元?
我们来看看乾隆给出的上联是什么?
“烟锁池塘柳”,这个上联第一眼看上去感觉要对出下联还是很简单的,可是细细观察这个对子就会发现仅仅五个字就包含五行,所以说要对出工整的下联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乾隆能出这个对子自然是心知肚明的,那为什么乾隆要让第一个直接放弃的考生当状元呢?
真相是这个对子连乾隆自己都对不出下联。
这个对子是属于绝对的类型,而第一个考生直接说不会就说明他看出来了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敢说不会也说明他有直言不讳的品质,反观第二个考生想了半天也没看出这是个绝对,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敏捷方面稍逊,而且才学方面与第一个考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两者对比之下乾隆当然选择第一个考生当状元了。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