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岁大婚,14岁开始生育,一共生了36个儿子,20个女儿。
康熙十二年,康熙宠爱的皇后赫舍里氏难产去世,但生下了胤礽。
大阿哥胤禵庶出,胤礽是二阿哥。
古人认为多子多福,但帝王之家,儿子太多反而不是好事。
如果儿子个个精明强干,就更加麻烦。
偏偏这两条康熙都摊上了。
历朝历代为争夺帝位而导致父子兄弟反目成仇、骨肉相残的惨剧屡见不鲜。
康熙熟读经史,何尝不知。
康熙采取的办法是:
一、对子女严加教育。全天学习,迟到了,就要留下来补课。
一年中,只有除夕前后两天半放假。
今天的小朋友们比起他们来,要幸福得多了。
二、为避免大清前几次权力交替的混乱和骨肉相残,改变了满族贵族公推储君的制度。
早早地定了胤礽为太子以稳定政局。
胤礽很争气,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
据载,他8岁便可以左右开弓,而且骑射娴熟;
10岁时便通晓满汉文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加上他仪表堂堂,康熙帝对他十分宠爱。
20岁时,已经显得成熟老练,精明强干。
康熙出巡时经常将其带在身边,不带在身边就将其留在京师代理朝政。
胤礽也总能够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让康熙十分欣慰。
由于过度宠爱,胤礽骄纵暴戾的性格日渐滋长。
随意鞭笞下人侍从,奢侈铺张无度。
康熙南巡,江宁知府陈鹏年侍奉简慢,竟然遭胤礽暴打。
胤礽的外叔公索额图的“太子党”和大阿哥的外叔公明珠的“皇长子党”互相攻斗。
私下里竟然发牢骚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最终,康熙处死了索额图,刑拘了明珠,端掉了“太子党”和“皇长子党”,算是稍微惩戒。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带着大阿哥、皇太子、十三阿哥等七位皇子和宠爱的未满8岁的十八阿哥胤衸去热河避暑围猎。
半路上,十八阿哥突发高烧,两腮肿胀。
虽经全力救治,仍不幸夭亡。
十八阿哥的死,让康熙痛苦万分。
然而,随行的七位皇子,特别是作为兄长和太子的胤礽竟然对十八弟的病情毫不关心,对其夭亡竟无动于衷。
一向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训斥胤礽“毫无兄弟情谊”。
胤礽当面唯唯诺诺,回到自己帐篷则鞭笞随从出气。
他竟然派亲信去侦察康熙的生活起居。
更荒唐的是,他还在夜里偷偷地到康熙的帷帐外窥视里面的动静。
不巧,太子异样行动又被其他皇子发现并告发。
康熙失望之极,痛哭流涕,一度昏倒于地。
盛怒之下,康熙当着众大臣、武将的面痛骂这些无情无义的儿子,特别是太子胤礽。
新账旧账一起算,痛骂胤礽平日目无法度、骄奢放纵!
最后宣布废去胤礽太子名号。
还立刻诛杀了太子的随从和追随者,包括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阿尔济善。
大阿哥胤禵迫不及待,不惜以巫蛊欲置胤礽于死地。
康熙逐渐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仓促废太子的失误。
经过一番权衡,康熙终于复立胤礽为太子。
但经历了沉重打击的胤礽,表现更加让康熙失望。
不得已,康熙再次将其废黜。
如果要追究责任,康熙至少要承担一半。
他对其他皇子皇孙从小教育严约束严而对太子独宽;姑息放纵太子的细小的失德问题。
立胤礽为太子,为的是稳定政局;
其实把他推到帝位之争的风口浪尖,让他代替自己承担帝位之争的沉重压力。
当然,胤礽有责任有过失。
太子当久了,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竟然发牢骚终于招致废黜之祸,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历史的经验证明:不叫的狗才咬人。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