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后才传位,自然第一大原因是逃不开“舍得”二字的魔力。其次,生前退位有可能造成一国两主的局面,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跟带娃一样,做起来难,但是看起来容易啊。
我想,“权力”,这是人世间的至尊魔法,对它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估计是没有几个。我们读起历史,看到书上说什么古代的禅让,好像境界大过天去了。其实,那些事情,早就有人提出来不同意见,认为是虚假宣传。还有那个洗耳的故事,我都觉得难以置信。这些故事,都向人们宣传了舍得二字的可贵真谛,教导人们以舍换得,而实际上,这种事情大概仅仅存在于说教的文献当中,我们非常怀疑这类故事的真实性。
当然,对于古代皇帝来说,舍弃皇位这件事情,还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舍得的问题,往深了说,确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其中。尤其是,过早地放弃皇位,容易对国家造成一山二虎的难堪局面,对国家政策的执行非常不利。
国家法令,最怕的是朝令夕改,有时候新皇帝发出一个指令,老皇帝知道了之后,又强行更改掉,这样,很容易丧失皇家威信,而皇家威信是控制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这不是开玩笑的。现在不是也流行一个说法叫“公信力”吗,这都是一个意思。
不过,总体而言,历史上没有几个皇帝在生前自愿放弃了皇位,禅让给下一代的。而且,我们看到,即使有那么几个凤毛麟角的奇葩皇帝,愿意退居二线,当个太上皇,可惜其最终的收场,大多都不咋样,甚至十分悲惨。
比如说,比较著名的有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在自己身强还十分体壮的时候,就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只是可惜啊,他让位之后不久,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就被儿子搞得饿死在沙丘宫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让位都失败了,要说真正让位比较成功的,大概要说是乾隆皇帝了,他是比较著名的太上皇。应该说乾隆这个太上皇,当的还是比较成功,不仅没有像赵武灵王一样死于非命,不仅寿终正寝了,更是和平安稳地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关于满清这位乾隆太上皇能够和平安稳地完成皇权交接这件事,我们分析,是跟满清皇帝的整体素质有关。满清的皇帝,跟以往朝代的皇帝相比较,总体上比较正常,尤其是比较勤政,几乎没有疯疯癫癫恶贯满盈的昏君。我以前回答过关于满清皇帝整体面貌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我们粗略地总结古代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皇帝之所以选择在临终前才让位的原因,主要是舍不得放弃权力。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他之所以放弃皇位,还是因为不敢比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在位时间更长,不敢超越他爷爷。要说对皇权的留恋,乾隆皇帝他也是迟迟不愿放手呢,即使退居二线了,但是对国家政策的关心程度,仍不减当年。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