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暴打茹太素,是《明史》里面一个颇有意思的段子,读来也是颇有深意。
1376年,刚正不阿的明朝忠臣茹太素给朱元璋上了一本万言书,长达17000余字。朱元璋看得有点眼花,于是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可都念到将近一半了,却依然不知所云,没听明白奏折说的是怎么回事。朱元璋实在听不下去了,甚至有点心浮气躁,当场命人把茹太素暴打一顿。
打是打,气归气,大臣的奏折还是必须要批阅的。第二天,他又让王敏接着念,结果从17000字的奏折最后500字里,茹太素终于提出了五条有用的建议,而且这些建议对于当时的朝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于是,朱元璋采纳了其中四条。事后,朱元璋也为自己的行为作了辩解。认为,朝堂之上需要的是简洁明快、接地气解难题的意见建议,明明500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却要大肆铺陈,整一堆没用的文字,啰嗦不说还可能耽误政事。
当然,朱元璋这样的做法也受到群臣的非议,认为他滥施刑罚,简单粗暴。但是了解其中的背景之后,可能对朱元璋的做法会有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
朱元璋定都南京时,新政权面临大量迫在眉睫需要处理的现实问题,内外形势非常严峻。战后经济凋敝,饥民遍野,人口不旺,各业不兴,矛盾尖锐,社会无法正常运转,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企图卷土重来,各边塞武装也是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无不紧要。
特别是天下初定之后,明朝政权中许多官员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各派人马争权夺利,贪贿成风,政令不出南京城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官员虚头巴脑,政策措施在公文案牍间空转无功。这样的局面,让定都南京后的朱家政权根基不牢,甚至面临王朝崩塌的险境。
朱元璋为此心急如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整顿和改革。而对于官吏作风、文风的整顿就是其中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很不幸,茹太素成了这个倒霉的出头鸟。朱元璋暴打茹太素,其实也是一种杀鸡儆猴,让群臣看到玩弄文字游戏、调门虚高却少务实事的下场和惩罚。
就在暴打茹太素之后,朱元璋大力整顿官吏作风,在改善文风、提高效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命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批阅奏本简明扼要、切中肯綮。现存朱元璋的许多批奏文本都是简单易懂,有些都是口语白话,一看便懂,执行起来也快捷高效。话说回来,茹太素虽然遭到暴打,但在日后任用方面却没有耽搁,依然受到皇帝的重用。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朱元璋暴打茹太素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改善文风的措施,其实都在强调这样一个道理。否则,危机重重下,如果一朝官员上行下效陶醉于无用的文字游戏之中,把改革政策空转于文牍案卷之内,那朱元璋的大名伟业恐怕要换一种结局了。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