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张昭 > 孙权 > 曹操 >

张昭为何劝孙权归降曹操?

趣爱秀 2023-04-12 20:10:08 原文链接:网络

张昭在孙策去世的时候,被赋予托孤重任,所谓,外事不足问周瑜,内事不足问张昭。但在赤壁之战这样的大战大考中,张昭却主张投降曹操,其表现却令人十分失望,与孙策给予的厚望相差甚远。

张昭真的有那么不堪,是一位墙头草式的投降派吗?看待张昭投降,还要先从孙策托孤看起。



公元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小霸王孙策在一次外出游猎时,被刺客所伤。孙策伤势很重,自知命不久矣,召来孙权、张昭等人交待后事。孙策先是对张昭和众人交代:

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希望众人辅佐孙权,站稳江东;之后,又当着众人直面,孙策将印绶佩戴在孙权身上,并对他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但在裴松之为《张昭传》做注的时候,引用《吴历》中还提到,孙策在向孙权和众人交代后事后,还单独向张昭交代: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孙策与当年刘备托孤一样,对孙权能不能担当起东吴的重任,十分忧虑。



当时,孙策虽然占据了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个郡,但不过控制了主要城池,一些偏远地区仍未归顺。除此之外,那些为躲避中原战乱的江南士人眼里,曹操因为有汉献帝,仍然被视为合法政权。孙权接手的东吴政权,并不比刘禅时期的蜀汉政权强多少。

所以,孙策才对张昭说,如果孙权难当重任,你就自己决断吧。但是孙策还有个最坏的打算,就是既是有张昭辅佐,孙权也不能保佑江东,那么孙策交代张昭,就要“缓步西归”。江东往西,自然是中原。也就是说,在江东实在无法保全的情况下,孙策希望在张昭的主持下,东吴归降曹操,为孙家保存血脉。

孙权接过东吴的接力棒后,张昭尽心辅佐。孙权还没有从孙策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不能处理政务。这时,张昭对其当头棒喝道:

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孙权)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告诉孙权,现在不是哭的时候,而是应该安抚军队,凝聚士气,让人们看到希望。在张昭的建议下,孙权脱去孝服,换上戎装,骑马巡视军队,这才稳定了局面。之后,孙权但凡出征,总是让张昭留守后方,主持大局,东吴一时君臣相宜、上下一心,直到曹操占领荆州,提出要与孙权“会猎于吴”。

曹操占领荆州以后,踌躇满志,给孙权送去一封信: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孙权将信传给大臣们讨论,看到曹操信后,众人“莫不响震失色”。这时,张昭站出来说话: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 以 征四方,动 以 朝廷 为 辞;今日拒 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曹,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 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鬬舰乃 以 千数, 操悉捊 以 沿江,兼有步兵,水陵俱下,此 为 长江 之 险已与莪共 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谕。愚谓大计不如迎矣。



从这段话中,看到张昭一开始提到“曹公,豺虎也”。他并没有像那些荆州投降派劝刘表、刘琮归降曹操时用的“曹公之明哲”“逆顺有大体”这样的话,劝孙权“上顺天子,下归曹公”。而是把曹操比作了豺狼虎豹,与周瑜、刘备称呼曹操为“曹贼”可以说半斤八两。

可见,在张昭心里并不情愿归顺曹操,只不过是在他看到曹操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又有占据荆州,拥有了刘表的水军,使得东吴失去长江天险,势力对比悬殊,实在没有可乘之机。

要到孙策临死的托付,现在正是到了“缓步西归”的时候,更何况在此之前,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不仅杀子之仇没有被追究,而且张绣还得到曹操重用,张昭认为自己有义务为孙权谋取一个更好的安身之所。只是他没有想到孙刘联军竟然凭借五六万的微弱兵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对于张昭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提出了“投降论”,孙权一直心有芥蒂,在他称帝的时候,张昭刚准备对孙权表示祝贺,孙权却说了一句:

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借以讽刺张昭,但是孙权明白,张昭的投降言论,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过是愚忠和迂腐,忠实地执行着旧主公的遗言,否则,在赤壁之战之后,孙权也不会一如既往地尊重张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