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孔子 > 周朝 >

孔子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去辅佐周朝?

趣爱秀 2023-03-27 20:37:38 原文链接:网络

关注过孔子的人都知道孔子有个特点,就是他一生以维护周礼为已任,提倡“尊君忠王”,但却从没有想过要去事奉周天子。这与老先生的一贯作风不相称,给人非常奇怪的感觉。

孔子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如果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他宁愿不出仕。老先生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他不会去一个无法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地方去从政的。

孔子极端重视“礼”。他说“民之所生,礼为大”。如何恢复周天子的权威?只有通过恢复周礼,人人各安其分,人人按周礼办事,才能恢复到西周初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太平盛世。但是,西周奴隶制是一种被历史抛弃的腐朽制度,已经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了,所以孔子的这个主张注定是无法实现的。

孔子也是尊君的。所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的大人,就是周天子。但是孔子对天子也是有要求的,他主张天子要“节用而爱人”,天子也是要受到一定约束的。天子不按周礼办事,孔子也是很看不惯的。这是老先生的骨气,也是他的倔强。

纵观孔子一生,他并不反对出仕。他自己在鲁国内乱时,也去齐国投奔过齐景公;在鲁国平定内乱后,鲁定公对孔子比较支持,老先生不也出来担任过大司寇吗?楚昭王派人来迎孔子,孔子不也准备去了吗?所以,有了适合的政治环境,老夫子也是要出来做事的。

孔子一生,经历过周灵王、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四任周天子。其中周景王和周敬王在位时,是孔子的主要活动期。而周景王是一个昏君,他其他的无道之举老夫子都能忍受,但是周景王居然挑战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周礼的核心,这是孔子绝对无法忍受的。

周景王的太子叫姬寿,但是却没有寿,早早夭折。按规定,接任太子的是嫡次子姬猛,但景王疼爱庶子姬朝,一心想传位给这个庶子,并且将支持姬朝的大夫盂宾破格提拔,加强姬朝的势力。景王死后,姬猛与姬朝展开了夺位之争,最后姬猛是在其他大臣的支持下杀掉盂宾才登基当上了周悼王的。姬猛登基后,姬朝还发动了叛乱,直到姬猛死后,他的弟弟敬王在晋国的帮助下,才将姬朝铲除。这场源自景王的储君之争,连绵了二十年,原因就是景王不守周礼,想挑战嫡长子继承制的结果。所以孔子怎么可能去侍奉这样的周天子?

周敬王在这场夺位之争中最终获胜,手下的第一功臣是大夫刘卷。这个刘卷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任用小人,把持朝政十几年,孔子提到这个人都气愤不已,所以周敬王时,孔子也不愿意事周。更何况周敬王也是个昏庸无道的天子,孔子公开表示自己就算“乘桴桴于海”,亡命天涯,也不会去找刘卷谋求官职。

在当时不事周的人很多,不止孔子一个。卫国的史鱼和蘧伯玉就是和孔子志同道合的君子,孔子称赞史鱼“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两个人都是和孔子一样,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的人。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奔走天下,他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并不完全是谋不到官职,而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是个择主之人,而择主、择时、择势是后来儒家士人从政的原则。作为儒家的奠基者,正是从孔子这里开始,君子择人而仕,择时而仕,择势而仕成为文人士大夫出仕时的衡量标准。正如诸葛亮出仕刘备时,水镜先生叹的那样,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也可以对孔子说一句:老夫子不得其主,亦不得其时,惜乎哉也!


相关文章